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一版)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98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计生、公安交警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政策试点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林权抵押、流转等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展顺利。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8个,合同引资30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82.7亿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良好。尼江纠纷有效化解,两村实现共同混牧。“六五”普法全面完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建立健全宗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为寺院和僧尼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各位代表!
2015年,我们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和复杂形势,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从常规性、创新性、超常性三个工作层面奋力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为抓手,农牧村建设呈现新气象。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目标,创立符合甘南藏区实际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目标体系,整合各类资金5.63亿元,大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03个,有效改善了示范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态环境条件,释放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发展效益、稳定效益和示范效益,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探索了路子、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建立分片包干、全民参与、定期整治的长效机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合作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州级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30起,约谈企事业单位25家,责令停产、限期整改企业52家。
(二)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两大首位产业加快转型。拉卜楞、冶力关两个省级大景区和扎尕那州级大景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当周草原景区成功列入全省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投入4.22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新建旅游厕所47座、观景台25处,旅游环境、景区品位、游客服务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红色火炬·绿色长征”大型火炬传递仪式、“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心中有党”中国·甘南红色旅游电视大赛等20余项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在首都成功演出,在北京、天津等10个一线城市集中进行宣传推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51%。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组建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40个,牲畜良种率达到48%,存栏适龄母畜150万头(只),育肥出栏牛羊16万个羊单位。建成藏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临潭、卓尼列入全省当归全产业链建设区域。示范种植玛卡500亩、羊肚菌220亩,推广杂交油菜8.6万亩,新增经济林果5000亩。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47个,甘加藏羊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达到49个。投资34.6亿元,实施重点龙头企业技改等项目157个。
(三)以打赢攻坚战为目标,***脱贫深入推进。制定了甘南州“1+17+1”***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了284个贫困村、2.99万户、12.58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全力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培育增收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新建村道744公里,改造贫困户危房8688户,解决1.7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93户7794人。州、县市两级按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和20%增列了扶贫专项预算,各类援助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发放***贷款7.4亿元,贫困村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到1.48亿元。当年减贫4.2万人。车巴河流域扶贫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开工项目54个,完成投资1.32亿元。阿木去乎片区扶贫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四)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导向,改革开放步伐扎实迈进。坚持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59项,承接33项。政府部门“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实行“三证合一”制度。率先在全省建成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126家,创建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组团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与湖南宁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安发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中科院地理所等签订了18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兰洽会等平台,签约招商项目43项,总投资达63亿元。
(五)以实施大项目为引擎,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083个,落实投资41亿元。启动“6955”交通突破行动,完成投资17.19亿元,尕秀至玛曲、合作至冶力关二级公路通车,夏河至同仁、碌曲至河南二级及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进展顺利,康乐至卓尼等7条国省道项目开工建设。与阿坝州签署了公路互联互通建设协议。兰合铁路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完成预可研审查。夏河机场新开通成都—夏河—银川航线。投资14.72亿元,实施城区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填埋等项目78个。投资6.89亿元,开工建设公租房299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7703户、农牧村危房1.3万户。投资2.37亿元,解决19.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2.2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44平方公里。
我们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118件人大代表建议、20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完毕,落实率、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甘南州历史上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省属驻州各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甘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的动力动能严重不足,经济总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自给能力弱,转型升级异常困难;两个首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畜产品价格走势低迷,群众增收区间收缩;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攻坚难度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态恶化趋势仍未遏制,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尖锐;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滞后,瓶颈制约严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创新创业活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调,培养难、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布不均、服务不优;发展建设环境仍然不够优良宽松;反分裂斗争长期复杂,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工作任务艰巨。同时,一些地方和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能力不够、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的机遇期,是甘南州优势资源大开发、基地大建设、产业大转型、瓶颈大突破的关键期,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州委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必须立足“十二五”发展基础,抢抓各种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判断甘南州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破题思维,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开拓新境界,奋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和谐藏区、繁荣藏区、幸福藏区、美丽藏区。
“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
坚守一条红线。生态环境是甘南州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甘南州实现绿色崛起、决胜未来的最大法宝,保护好生态资源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严守生态这条红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社会形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合理节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循环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禁止开发小型矿山和小型水电站。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和森林、草原、湿地恢复治理项目,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生态红利。坚持绿色增长、绿色惠民、绿色富州,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探索碳汇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碳汇交易示范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倡导生态文明价值,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一个典型县负债表的编制,加快编制实施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厚植先发优势,率先在青藏高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现代化道路。
提升两大产业。把文化旅游业、现代农牧业两大首位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业态为主线,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形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机遇,深度融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主题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拉尕山、大峪沟5个大景区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个以上、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以上。全力打响宗教文化、民俗风情、高原生态、红色旅游4大主题旅游品牌,倾力打造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三河一江”风情线,重点建设土门关至郎木寺、合作至岷县西寨、郎木寺至两河口3条绿色旅游走廊、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和碌曲、玛曲、夏河3个帐篷城,加快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形成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大力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店业、农牧林家乐等建设,打造10大旅游名镇和20个旅游名村。全面提升完善八县市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合作市率先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加快开发一批休闲度假、藏医药保健、深度体验、研学旅行、低空飞行、滑冰滑雪、温泉药浴、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四季游项目。加强与周边省区和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跨区域合作,做大做强大九寨北线和丝绸之路南线精品线路,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档次。
——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高原农牧业示范区、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和有机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繁育、育肥、特色养殖等“五大畜牧业产业带”,扩大高原绿色优质畜牧业生产规模,建设种畜基地,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和舍饲圈养,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促进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建设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青稞、杂交油菜、经济林果等“五大种植业产业带”,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羊肚菌、玛卡等名优新特产品的种植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安多、华羚、燎原、雪顿、天玛、百草、西正开、青藏源等“十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份额,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农牧业全产业链开发。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绿色品牌。
打赢三大战役。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守稳定底线,把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维护稳定作为硬仗,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精准意识和问题导向,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勇气,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措施,全面推进省委“1+8”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意见,落实全州“1+17+1”***精准脱贫方案,着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抓好“十件大事”,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00元以上,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把“尼江”和阿木去乎地区作为***的特殊区域和主攻战场,在特色产业培育、通道经济打造、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充分彰显两大片区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锁定全面小康目标,把民生改善作为小康建设的核心任务,着力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创造更好发展条件,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决战。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农牧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治本之策,是统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主战场。我们将统筹融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甘南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项目,释放综合建设效应,按照生态文明小康村“十化”标准,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提升农牧村发展水平,彻底改变农牧村贫穷落后面貌,让小康村建设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农牧民群众。
——坚决打赢稳定持久战。清醒认识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和大维稳理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打击达赖集团各类渗透破坏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依法治藏方略,强化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把握规律特点,创新治理模式,完善维稳机制,强化协作联动,健全情报信息和应急指挥体系,狠抓法治教育,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单位联系寺庙、干部联系僧尼”、“基层管基层、群众管群众、僧人管僧人”等工作制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落实寺庙管理“十大机制”,维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秩序。全力保障生产、校园、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网络信息等各领域安全,推动安全发展,增强群众安全感,确保发展建设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构筑四大平台。坚持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嫁接,创新驱动,外引内联,促进各种发展要素流动聚合,着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构筑信息化平台。主动融入全球信息化大环境,依托新常态下网络这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大力实施网络强州战略,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行动,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高位推进信息产业化,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发展,用互联网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增加发展新动能。加快网络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进程,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重点打造“互联网+党政信息化、生态农牧、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益民服务、便捷交通、人口健康、食品药监、环境监测、通信工程”等12大平台,全面推进数字甘南、宽带甘南、智慧甘南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州各族人民。
——构筑投融资平台。为彻底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借助金融体制改革和普惠金融政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对州县市国有城投公司、香巴拉旅游公司、路桥公司、兴发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土地进行整合,作为政府资本金,州级组建成立文化旅游交通城建投融资集团,县市建立子公司,搭建统一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主动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接,努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担保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外向开放理念,积极与州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主体,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坚持引外、培内、育苗并举,营造创业环境,释放创业活力,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电子商务推进步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链条,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方位、全过程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招才引智、草根回归、创富带动、大学生创业四大引领行动,推动创新创业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群落。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型服务平台,形成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四位一体的梯级孵化体系。全州市场主体达到5万户,带动新增就业10万人。
——构筑大开放平台。发挥“坐中连三、承东启西、南来北往”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向南融入长江流域经济带,向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融入青藏高原经济板块,向东联络一线发达城市,以天津对口支援为契机,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建立对外开放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加强多边多方多元经济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互联互通,努力打造青藏高原东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与内地合作的战略平台,以合作共享、互利共赢建设大生态、开发大旅游、发展大文化、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下转三版)
新闻推荐
合作市举办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暨法人登记网上管理培训班
本报合作讯近日,合作市编办分两批组织举办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暨法人登记网上管理培训班,98个单位的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工作人员就事业单位网上设立登记、光盘绑定、变更登记、...
合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