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四小的藏汉“双语”元素
合作四小的藏汉“双语”元素
本报记者 赵 梅
“同学们看看,《乡村四月》这个题目里交代了哪些要素?”
“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对,题目已经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致。”
这是合作市第四小学六年级2班的语文课上,老师杜占兰和学生们的问答。
行走在合作市第四小学校园里,藏汉“双语”的元素几乎无处不在。
教学楼前的雕塑上镌刻着藏汉双语“授人以语,造福桑梓”的警句,花圃里、楼体上都有藏汉双语的名言警句。
合作市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康平介绍说,学校于2010年7月由原合作市那吾乡藏族小学更名而成,在校的1484名学生都是藏族,校内寄宿生813名,都来自合作市周边地区。学校一直采取藏汉双语教学模式,2012年起,开始加授英语。
周瓜加是二年级1班的学生,家住合作市那吾乡多河村,以前只会简单的汉语。如今,他不仅可以用汉语交谈,还认识500多个汉字,成了爷爷奶奶的新闻翻译。
周瓜加的同班同学道吉才旦说,学校发放的《告家长书》和《安全须知》等材料都是他为父母读的,他是家里的小小宣传员。他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汉语老师,教藏族孩子学汉语。
汉语课有声有色,藏语课上的互动也并不逊色。
在四年级1班的教室里,老师尕藏东知正在用藏语讲数学,这节课讲授的是四则混合运算,黑板上写满了藏文数字,他以形象的比喻解读运算法则,学生们立刻说出了答案。
更高草是这个班上科科全优的好学生,她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在去年学校组织的藏文写作比赛上,更高草的作文《我的老师》,记述了老师旦正草在一个周末为学生买早点的小事,因情真意切、文字流畅,获得了第一名。
“一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字母和简单字词,二年级学习句子和段落,三年级开始就要写作文了。”教授藏语文的教师旦正草说, 藏语文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本民族的文字和文化,从会说会用转化成会写会认,这对传承本民族文化有重要作用。
“我们希望能以不同的形式拓宽学生们的思维和见识,让他们融入不断发展的社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英语老师杨君花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她和老师们通过制作生动的课件等方式,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谈话间,到了课间操时间,校园广播里传来悠扬的锅庄舞曲,学生们跑出教室,随着音乐起舞。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教学中,更巧妙地渗透进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小的课间操是穿插安排的,一、三、五跳锅庄舞,二、四、六做广播体操。周四的校园广播会以藏汉英3种语言播送校内外新闻。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兴趣班里还有一种叫曼陀铃乐器的演奏班。
除此之外,藏汉民族元素的融合还体现在学生的着装和饮食中。
副校长加洋次成介绍说, 应家长的要求,学校每位学生都有两套校服,一套是运动服,另一套是藏服。
在校园里穿行,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上扑闪着求知的眼睛,伴随着《你是我成长的摇篮》的校歌,温暖从心底散开……
新闻推荐
改进服务从细节做起本报记者赵梅“五一”期间,当自吉带着儿子从达洒村赶到合作市妇幼保健站输液,还要做雾化吸入治疗。“这里服务很周到,治疗也很方便。”当自吉说。合作市妇幼保健站站长唐吉元告诉...
合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作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