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们,与舟曲一起“重生”

兰州晚报 2011-08-09 17:51 大字

灾难已经跨过,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已经,“重生”。新华社照片贾如与干爸干妈

王伟:

去西藏为妻子圆梦

昨天中午我们见到王伟的时候,他站在三眼峪沟口的一片废墟中,王伟原来在舟曲的家就在这儿。记忆中的家早已变成一片瓦砾了,但王伟还是静静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和去年初见时相比,王伟并没有改变多少:黝黑的面孔,坚毅的目光,神态中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王伟现在是武警甘南支队一大队一中队队长,今年4月份从舟曲调入合作市。

“我从昨天开始正式休假了,所以穿着便装过来,来舟曲祭奠一下我的亲人们。”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王伟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岳父岳母四口人罹难,而当时王伟正奋战在救灾的第一现场。

“我亏欠了他们很多!”王伟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在“8·8”纪念日来到舟曲,他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专程从兰州带过来的鲜花和祭品,还有一年来无数次酝酿在内心最深处的思念与哀痛。

王伟的妻子在临遇难前曾经给他打过一个电话,但当时他并没有听到。“她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是午夜零点零六分,这个时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在8日的0点06分,王伟跪倒在那片废墟中,泪流满面。

“我无法忘记他们。只要闲下来,眼前就是亲人的影子!”为了排遣心中的忧郁和伤痛,王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拼命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才会忘记伤痛。老家在陕西的王伟已经整整两年没有回去过了,去年11月爷爷过世的时候,因为在救援一线也没能赶回去。

王伟说在这两天休假的时候要去趟西藏。“去西藏不是去旅游,而是去为她完成一个心愿。”王伟妻子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在王伟休假的时候陪她去西藏看看那儿的蓝天白云。“一个人去拉萨,我不孤单,我能感觉到她时刻陪在我身边。”王伟说。

简短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王伟再三要求我们不要给他拍便装照片。“我是一个军人,我希望在大家的记忆中我永远是一个坚强的人民子弟兵。”

□晚报记者 彭维国 瞿学忠

兰州“干女儿”:

去舟曲探亲

8月7日一早,舟曲县城关镇东街村76岁的马桂芳大妈和78岁的老伴王启明,高高兴兴地提着篮子,去街上的菜市场买鲜鱼、蔬菜、西瓜、水果、点心……这一天,马大妈的兰州干女儿,要专程从千里之外来舟曲看望她。马大妈的干女儿,是灾情发生后,从兰州赴舟曲开展心理援助的贾如女士。

去年8月初,马桂芳和老伴出远门走亲戚去了。等老两口回到家时,房子被泥石流冲毁了,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全都遇难。救灾期间,兰州赴舟曲灾区的心理援助师贾如女士来到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里开展心理援助。当她走进马大妈的帐蓬,听完老人的诉说,老人的遭遇深深地剌痛了她的心。她对两位老人说:“大妈、大叔,从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两位老人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却意外地有了一个干女儿。

□晚报记者 祁进宝  特约记者 刘启舒 文/图

志愿者祁光林:哪需要就去哪

一年前,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千名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援助了灾区。临夏州青年志愿者、全省舟曲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祁光林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在采访时,祁光林说的最多一句话是“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援助”。

提起去年在舟曲抗洪抢险中的时刻,祁光林至今记忆犹新,许多逝者的身影让他无法忘怀,还有与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时刻闪现在他的脑海中。祁光林生长在刘家峡库区,擅长游泳,救援时便承担起了最危险的白龙江中搜寻遗体的任务。在50多天的时间里,祁光林在水里、淤泥里、倒塌的房屋里共计搜寻到120多具同胞的遗体,消毒处理、装入尸体袋后,由政府组织的民兵抬往指定的地方。每一具遗体的处理,都冒着被瘟疫感染的生命危险和恐惧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许多志愿者因不适应这种工作,中途做别的工作,只有祁光林等几个人一直坚持到最后,他们被一起参加抢险的同事们称为“最勇敢的人!”

祁光林的事迹传开后,先后被有关单位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甘肃省舟曲抢险救灾模范等光荣称号。祁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要将荣誉变为动力,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目前,他生活得很好,在卓尼县政府的支持下,承包了20个蔬菜大棚已形成气候,并带领当地村民一同走向致富道路。

□晚报记者 孙建荣  实习生 陶蕾

微博男生:

希望大家记住王凯

一年前,微博让19岁的舟曲男孩王凯一夜成名,他亲历了那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昏暗的蜡烛下,用手机发出了第一条舟曲受灾的微博信息。 

他的微博“粉丝”数量从50人暴涨至上万人,无数人密切关注和等待着他传递的消息。一年后,王凯说:“别人记住我的,更多的是‘微博男生\’这个称号,而我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记住‘王凯\’这个名字。”

舟曲抢险救灾结束后,进入紧张有序的重建工作,媒体的聚光灯慢慢暗淡。王凯又慢慢开始重新体验作为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成长。

去年底,王凯被邀请去北京参加某网站网络盛典。他默默地站在盛典酒会的一角,看着来往穿梭的政商和娱乐界名流们,穿着华丽,谈吐自在,如鱼得水。

王凯觉得自己“像一个跑错场的龙套”,在酒会还未正式开始前,他就逃离了那个虽有向往却格格不入的“天堂”。他逃回酒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打开电脑搜索着自己的视频,“看到自己竟像看到陌生人一般。”

“我明白了,是微博成就了我,脱离了微博,我就是个路人。”王凯说,这一年里,他觉得自己被一下子抛到云端,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回归地面。

2008年,王凯考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从大一开始就担任班长,并参加校学生会宣传部的工作。灾后,他一边用微博记录家乡的灾难,一边和15岁的表弟承担起所有家务,每天清早都要背着能装50公斤水的大桶取水,还要照顾只有2岁的表弟。

王凯说:“现在,微博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它已成为我快速了解信息、联系朋友、记录生活的很好的工具。”

“普通的一天,我打开微博,快速浏览了一下首页的新鲜事,然后看了看增加的几个新粉丝,就关了网页,自己忙自己的事了。”王凯说,这就是他现在的“微博生活”。

王凯说:“我还有长长的路要走,也许在未来的某天,人们会因为我的其他作为重新认识我。”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甘肃省藏族孩子学足球有出路了

本报讯甘肃省甘南藏族青少年足球爱好者可以上大学了。昨日记者从省足协获悉,由甘肃省足球协会竞赛训练中心和甘肃奥达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合办的甘肃少数民族青少年足球(甘...

合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