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赴达拉林场灭火记

甘南日报 2016-03-23 13:34 大字

张忠

3月10日至14日,玛曲县赴迭部达拉林场火灾扑救志愿服务队同兰州部分武警官兵及舟曲民兵被分配到达拉林场无名沟。

3月9日下午六点,接到上级增派人员赴迭部达拉林场的命令后,玛曲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县民兵常备分队、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及各乡镇民兵85人迅速集结,于傍晚八点出发,凌晨两点到达目的地,大家在车上度过了后半夜。

3月10日,清晨六点,达拉苟吉寺院的僧人们已经早早烧好了开水,蒸好了馒头。大家就着出发前临时购买的几箱方便面,吃了早餐。车到沟口,大家不约而同扛起四五十斤重的水桶向着沟里前行。

正如县委副书记、县长严和平送行前料想的一样,大部分队员常年生活在草地,走山路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上山途中,由于对地形不熟悉、水桶太重,大家显得格外吃力,未及半山,已是大汗淋漓,狼狈不堪。

这时,县人武部部长杨惠东一路鼓舞士气,身体力行,确保每个队员不掉队。午后,没带干粮的我们已是饥肠辘辘,幸亏同行的舟曲民兵队员将他们所带食品水果与我们的队伍分享,我们才有了力气继续前行。

作为后勤保障负责人的副县长西智,在我们出发前,已赶往迭部县城采购食物。等到采购回来,他来不及休息,便带领司机背着食物上山追赶队伍。

上山后,我们的各项后勤保障已基本到位,每人一张床、一套床铺、一个口罩、一条毛巾、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块香皂。同时,四五十斤的水桶也换成了20斤的。

第三天上山,整装待发的志愿队被分成了三组,分头扑灭小火点、烟点。第一组背水到达最高点,然后传递给武警官兵,由于人数多,路途较远,且未知情况多,由杨部长带队;第二组跟随森林消防队员进入深林寻找烟点和小火点;第三组顺沟对明显小火点和烟点进行扑灭。第三组的人很快发现两处小火点,都在悬崖峭壁上。这附近有四座山,为了确保全部扑灭明火和烟点,在副县长西智带领下,我们对每座山都一一进行了勘察。

爬第一座山时,由于不确定能不能登顶,我们六人先行空身探路。到悬崖边发现背水上去基本不可能,只得原路返回。看似并不高的山,上下山却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上第二座山,共十人上山,两人探路,八人背水,结果上到半山腰还是无法登顶,却又不能浪费水,不得不将水“原封不动”背了下来。啃下这“硬骨头”,大家感觉责任更大,副县长西智冲锋在前,和两人带着铁锹上第三座山,顺利到达山顶,后来扔沙石扑灭了烟点。最后一座山也被我们攻下。县人武部副部长乔谯丰始终在最前面探路,下山途中,身体出现不适,剧烈呕吐。

贡巴主动要求参加这次志愿行动。傍晚休息时,大家无意中听到他定在21日举办婚礼的消息,而距离婚礼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却坚守在救灾第一线。

郭继明是刚从军队复员转干到县上的工作人员,对野外生活知识懂得最多。他始终如一名战士一样坚守岗位。

炊事班的队员们为了保证好大家的饮食,睡得最迟,起得最早。一次由于舟曲民兵晚饭没法供给,我们的队伍一下子增加了三十多人,晚饭不够,他们只能将就着吃泡面。

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正如人武部部长杨惠东说的,玛曲的队伍已经把肌肉拉开了,我们已经掌握了上山进林的主动权,行动更加迅速、执行任务更加彻底。他本人和副县长西智始终带领大家一同上山下山、进沟入林。第四天早晨八点集合完毕,我们第一队上山且一路遥遥领先。进山后分组奔赴各个烟点,一整天下来,山里的烟点基本被扑灭。

第五天,天刚蒙蒙亮,远山上的积雪还未化尽,队员们已经背着水上山排查烟点。得知次日就要返回的消息,队员们脸上反而没有了笑容,更多的是留恋这片奋战五昼夜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

新闻推荐

红色气质·腊子口 守护与铭记

《兰州日报》和兰州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开设以下栏目,欢迎读者与我们互动:跨时空连线(今天的长征与10年前我们的长征、80年前红军长征的触碰,在长征概念与读者兴趣之间,架构心灵互动通道);红色气质(在长...

迭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迭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