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丽草原我的家 辉煌甘南六十年之青山绿水篇

甘肃日报 2013-08-12 21:10 大字

美丽草原我的家

辉煌甘南六十年之青山绿水篇

题记:给你一片草原/其实是想给你/所有绿色的眷恋/那些在马背上诞生的兄弟/给你一片草原/其实是想给你所有吉祥的祝愿。—— 甘南诗人刚杰·索木东《给你一片草原》

在国家的生态版图上,甘南应是一抹璀璨的绿。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重要水源补给区、我国九大林区之一、甘肃最大的天然林区……

为呵护这抹璀璨的绿,甘南州提出生态立州、旅游兴州,一“立”一“兴”,是要留住并用好这青山绿水。

盛夏,走进甘南,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为这抹绿色做出生动注解。

一个湖泊:从几近干涸到水波浩淼

到达尕海湖畔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空气湿润,似乎能拧出水来;微风过耳,啾啾鸟鸣声清晰传来;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的尕海静静地等你走近,去领略它的宁静之美。

沿弯弯曲曲的木栈道行至木制的观鸟台,尕海便在脚下、便在眼前了。近处是绿草、远处是碧水,高处飞翔的是水鸟、无处不在的是清冽冽的空气……这方湿地,是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3D版田园诗歌。

3470米,海拔最高的这处淡水湖,如今是一枚晶莹的珍珠,镶嵌在甘南绿色的大地上。但就在数年前,因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尕海湖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曾有三年出现干涸。那时的尕海,是一道灰色的伤疤,刺痛着人们的心。

最重要的,是人的认识,怎样认识一种事物决定了怎样对待这种事物。当意识到这抹绿对人类的意义之后,一项项举措紧锣密鼓地实施。修筑梯形拦水坝、修建生态补水渠、实施禁牧休牧政策、严禁采挖药材……在这些具体细微的举措背后,一项项事关长远的综合项目陆续上马:启动草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开展环境恢复治理、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等等。

渐渐地,尕海湖区周边60%以上已经干涸的山泉恢复出水,湿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2200公顷,湖区沼泽湿地面积恢复至12000多公顷,草地的水源涵养和固土能力持续增强。(转2版)

(接1版)

草绿了、水涨了、鸟儿飞来了,大天鹅来此过冬了、黑颈鹤在此安家了、原来连10只都不到的黑鹳增加到了420多只……人类用行动对自然表达善意、鸟儿用翅膀回报这份善意。而家园,则是我们共同的。

湖面如镜,照映出甘南为保护生态付出的不懈努力。

一片草地:那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强则塘,凤凰栖息的地方。

在桑科草原的这片绿茵上,有一个牧家乐,名字就叫“强则塘原生态牧家乐”。

老板叫陈玉清,父亲是汉族、母亲是藏族,他的家,在夏河桑科乡芒一村。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从河西走廊来到这里、他的外祖父从青海迁至此处,那时的强则塘,还是一片贫瘠的草原。

陈玉清小时候放过牧、初中毕业贩过水果,后来在新疆开过饭馆、打过工。2012年7月,他回到家乡,租了50亩草地,一次性付了5年租金,开了这个牧家乐。

回到夏河是因为“看到家乡旅游业发展得挺好。”陈玉清说,他在新疆也考察过一些牧家乐,他看到现在的人们都想找块安静的地方休闲,他觉得自己选择的强则塘就很符合这一要求。

牧家乐在草坡高处,站得高看得远,天上的云、地上的牛羊、远处的寺院都能看到;风吹来,能闻到青草的气息。不过若干顶帐篷、若干间小屋,竟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本地浪山的居民络绎而来。  

开业当年,陈玉清的选择就得到回报,“首期15万元投入当年就收回了。今年我又投入15万元再扩大。”陈玉清,这个在草原长大的小伙依靠草原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

陈玉清的创业梦与夏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相吻合、与甘南州的“旅游兴州”战略相吻合。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山绿水就是资源。2003—2012年,甘南旅游业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643.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05亿元,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创历史新高。

有岷山纵横、有森林绵延,有雪峰连天、有绿色峡谷,有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有世界最美最大的湿地。青山绿水的甘南,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人一生要做的事情似乎有很多,人一生要做的事情其实也不多,那就启程去一趟甘南,看看那里的青山绿水,是否如我所说。

一个人:从伐木工到护林员

48岁的才巴交在迭部县益哇林场工作了25年,这25年,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前10年以伐木为主,后15年以护林为主。

夏日清晨,才巴交坐在林场院子里静静回忆,身后是寂寂森林。树木无言,但却以它独特的方式见证了才巴交从伐木工到护林员的职业生涯。

1988年,益哇林场成立,同年,才巴交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8年,益哇林场每年有2500立方米的采伐指标,才巴交的工作自然是伐木;1998年之后,“一根木头也不能采”,不但不能采,还要造林。才巴交放下锯子开始护林造林,“每年3月到5月,是造林季节,林场每年有2000—3000亩的任务。”

“原来,木头一车一车往外拉,现在我们要建生态县呢。”才巴交憨憨地笑,这位藏族汉子说不出太多大道理,但他为了护林却付出许多,“一次有人盗伐木头往山外拉,我们上前去阻止,结果打起来了,刀刺到我头上,现在还留下一道疤。”

另一次更悬,才巴交和同事去益哇乡做护林防火宣传,“先宣传政策、再放电影。”电影放完已是深夜,返回途中出了车祸,5个人中死亡1人。当然这是才巴交后来才知道的事情,当他醒来时,被眼前的“壮观”景象吓了一跳:“眼前咋都是人?过道里人都满着呢。”后来才知道,他在医院里整整躺了一个星期才醒来,病危通知已经送给家属。

“为了这片林子,基本上付出了生命,没死而已。”才巴交安静地坐在一片绿荫中,间或传来的清脆鸟鸣声偶尔打破这片宁静,他说:“白天黑夜都在一起,林子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再多的抒情文字都显无力,就用一组枯燥数字回答才巴交的付出吧。

如今的甘南有林地2580万亩,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的30%,蓄积量占全省的45%,是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区。林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药材和山珍野菜等植物资源,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大熊猫、亚洲金猫等资源有20多种,木本植物有4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643种……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卓尼、临潭六县市列为国家级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将舟曲、迭部两县列为国家级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一直忘不了迭部沟,那是离开迭部前往玛曲所经之处。沟内幽静安详,无边的绿色深深浅浅,藏族村寨点缀其中,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悠闲地吃着青草。车辆行至牛羊面前,它们没有丝毫慌乱,而是慢悠悠地回了头,笃定地向你张望……

车内,悠扬的歌声响起,“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香巴拉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的家乡。”

新闻推荐

泽巴足深入双联点调研帮扶

泽巴足深入双联点调研帮扶本报兰州讯(通讯员孙治强)近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泽巴足先后到定西市漳县和甘南州迭部县的双联村和双联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和帮扶指导,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商讨脱贫致...

迭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迭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