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致大熊猫向西北迁移,最新研究表明—— 甘肃大熊猫或将“移居”迭山一带
壮美的迭山山脉。本报资料图片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界的一切,动物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向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扩散。那么,未来甘肃大熊猫的家园将会在哪里?新的栖息地又是否能满足大熊猫的生存呢?
近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天水市陇右环境保育协会承办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大熊猫栖息地潜在扩散区调查结果分析研讨会”在天水市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分析讨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大熊猫栖息地扩大的可能性和对策,并就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潜在扩散区调查形成了初步结论:迭山山脉一带或成为甘肃大熊猫未来的“新家”。
背景 全球变暖或导致大熊猫一路北迁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前期的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低海拔、低纬度地区大熊猫的现有栖息地将逐渐丧失,大熊猫将可能向高海拔、高纬度区域迁移。甘肃的大熊猫分布在文县、武都、舟曲、迭部4个县,七大自然保护区已基本连成一片,成为甘肃省117只大熊猫生长的乐园,在未来气候变化的条件下,大熊猫将可能向西北区域扩散或迁移。不过,专家也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仅仅是基于气象数据,没有纳入生境、植被、人口活动等因素,只能说大熊猫向西、向北迁徙的结果是可能出现的。
为了应对未来甘肃大熊猫有可能出现的迁徙,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作为甘肃唯一长期从事大熊猫保护的本土NGO(公益性社会团体),天水市陇右环境保育协会对甘肃大熊猫栖息地西北相邻区域,即迭山山脉的白龙江北岸林区和洮河林区,开展了项目野外调查。该协会理事长李晓鸿教授介绍,这一区域距离大熊猫种群现居地最近,且拥有大面积的森林和竹林。
问题 目前这一区域竹种单一且在更新期
看似这一区域适宜大熊猫生存,为什么现在还不是大熊猫栖息地呢?李晓鸿表示,目前这一区域还存在林龄较低、竹种单一、森林自然程度低、放牧干扰较大等风险。
大熊猫的“口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调查显示,这一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可能影响到植被的演替,使竹子分布面积扩大,森林面积扩大,虽然对未来大熊猫向西北方向扩散有利,但是这一区域只分布华西箭竹,2006年前后,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目前约50%的竹子分布区已经长出实生苗,竹子进入更新、恢复阶段,要恢复到正常的时间需要15年左右。同时,这一区域林龄相对低,不利于大熊猫栖息。
更关键的是,大熊猫向西北区域扩散或迁移的“源”不足,距离调查区最近的是大熊猫岷山C种群(栖息地是迭部县的多儿保护区和阿夏保护区,舟曲的插岗梁保护区,四川的九寨沟、若尔盖)自身就面临着种群密度低的问题。
调研 西北区域或可成未来大熊猫栖息地
经过调查显示,这一区域植被以亚高山阴暗针叶林为主。森林面积达452626.91公顷,森林覆盖率74.8%。森林起源以天然林为主,占93%。但大部分区域为采伐后更新,未受采伐干扰的原始林很少,森林自然度较低。调查区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与甘肃省内其它区域相比,属于次丰富区域,即比文县、武都等部分具备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域低,但比甘肃省内大部分区域高。
对此,与会专家们形成了初步的调查结论,认为甘肃大熊猫分布区外的西北区域——迭山山脉一带,有大面积的森林、较好的保护管理体系、一定面积的竹林、相对较低的人类干扰,不排除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可能性。
对策 人为干预等措施保护大熊猫“新居”
未来大熊猫是否真如专家所预测的会持续北迁,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现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专家建议,对甘肃而言,需要一方面继续研究大熊猫分布区西北方向的情况,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大熊猫可能的扩散,如尝试人工引进、栽培竹子,采取可能的干预措施延迟竹子开花,减少人为及牛羊等干扰,加快竹子恢复过程等;另一方面,应将岷山C种群的保护上升为最优先级,加强迭部、舟曲大熊猫的保护,提高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质量,扩大种群数量,以防岷山C种群衰退。
甘肃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根据专家研究结果,调整大熊猫保护对策,“只有保护这些物种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保护这些物种。”
本报记者 李林娜 实习生 杨倩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莉 通讯员杨阳)5月28日,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深入迭部县多儿乡达益小学开展“书香校园”阅读及图书捐赠活动,与乡村孩子一同迎接“六一”儿童节。&n...
迭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迭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