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军体操演变而来的迭部
▲耍起来▲准备▲看脚法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林区、半农半牧区之不同,而增添了地域的文化色彩。
至今还流行在甘南州迭部县藏族村寨里的“尕巴舞”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舞蹈形式。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喜歌善舞的民族,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灿烂的高原农牧文化和劳动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
关于“尕巴舞”的起源,在迭部当地并没有较为完整的资料记载。据甘南州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在甘南州除了土生土长的安多人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吐蕃时期起,先后从前后藏、山南等地派来的戍边蕃军之后裔或迁徙而来的庶民。他们主要集中在卓尼、迭部和舟曲一带,至今还保留着许多西藏地方名称、方言和风俗。如卓尼藏巴哇(后藏人)、文县白马(藏兵)、舟曲博裕(藏乡),语言中至今还保留着不少西藏方言,他们的服装也与拉萨、藏南工布江达和达布一带相似。由于人口组成复杂,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悬殊,形成了甘南“县县不同语,乡乡不同服,沟沟不同俗”的多元文化现象,孕育了州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
记者第一次听到“尕巴舞”这个名称,是在迭部县“俄界”旧址采访时听当地一位叫周草(音)的藏族老阿妈讲述的。据周草老阿妈介绍,从她记事起,每年都和家里人一起去跳“尕巴舞”。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能通过它与神灵沟通而得到佑护。
那么,神秘的“尕巴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迭部县志》记载,“俄界”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八九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据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考证,现在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村民的祖先是早年吐蕃的守边军士,由于远离战地,一些留守下来的戍边军士逐渐和当地人结合,慢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部落。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高吉村多年里一直流传着一种被当地人叫做“尕巴”的舞蹈,经有关专家考证后认为很有可能起源于当时的军事训练。
区域
迭部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尕巴舞”是流传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中部旺藏、尼傲、卡坝三乡藏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作为当地群众继承至今的敬神歌舞,最早可能起源于印度国,在唐朝吐蕃时期流传到中国藏区。唐广德元年,吐蕃王朝谴兵东征,部分戍边将士将其流传到迭部,并经过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斗争中继承、创造和发展,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独特的魅力。
迭部县文化局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尕巴舞”的表现手法有纯舞蹈形式,说唱、道白、对话的逗乐形式,还有闹剧,滑稽剧及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综合艺术,带有原始时代的表演艺术特征。
“尕巴舞”的表演一般都在农历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下旬进行,祈祷来年的好收成及全村平安,各村一般进行两到三天结束。表演者以男子为主。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团体舞,也有哑剧、喜剧、杂耍等多种形式。歌词以三句为首,以情歌、神话故事、赞颂事或物等主要内容。这一天平日里只能在山上,树林里演唱的山歌、情歌等均可以在村庄里演唱。
形式
据迭部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尕巴舞”的曲调主要包括三大类:酒曲类、山歌情歌类、出征歌等。而各个村落里表演的“尕巴舞”,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基本上都有一致的套路和内容。既有敬山神,“尕巴舞”的起源等包涵传统宗教、文化特色的内容,也有比较轻松幽默的节目,像偷亲、狗熊爬树、官兵出征演练等。从这些表演形式来看,有很多集体性、军旅特色的内容,也可以看做是“尕巴舞”源自军事训练的一个佐证。
“尕巴舞”展示了林区藏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暗示着从远古图腾时代起,整个林区藏族人民和民间艺人的不断创造、演变成美好的舞蹈形象,是迭部藏族人民历史、生活、性格以及审美观的凝练再现,对藏族舞蹈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现代传媒的普及,“尕巴舞”生存的空间日趋狭窄,导致这一民间藏族歌舞将面临失传的危机。
热闹
藏族民间歌舞种类形式繁多,各类舞蹈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经过群众的创作和濡染,又因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韵味不同、风格各异,如卓豪迈粗犷,谐柔美开朗,堆谐细腻精湛,果谐洒脱奔放等。但是作为一个民族舞蹈艺术的整体看,它的总体风格又是统一的,规律也是一致的。
每年的农历十月以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旺藏、尼傲一带的藏族山寨,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耍尕巴活动。当地藏族群众称耍尕巴为“道”(即供食节)。
据迭部县旺藏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耍尕巴主要以男性为主,凡村内十五岁以上和四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得参加。每年的节日来临前,主事者预先通知全体村民做好准备,一向冷清静寂的山寨顿时热闹起来了。排演期间,耍尕巴的一班人马轮流到各家各户用饭,边吃喝边跳唱,一般每家只需一刻时间,喝酒不超过二斤,如此三天之后便暂作休息。
休息三天后,耍尕巴就算正式开始了。身着藏袍、腰系彩绸带的男人们,脸面用墨汁胡涂乱抹,样子以丑陋怪异为好,一个个犹如凶神恶煞。他们手持藏刀、长矛、木棍甚至猎枪等,俨然英雄出征的态势。一切准备就绪,耍尕巴的人们在场坝排成一字长蛇阵。只听主事人点名令下,站在前头的一人双手擎举大旗引路,随后有一长者扮成主帅模样,一手执木棒,一手提皮鞭,犹如戏台上以鞭当马,率领队伍挨家挨户祈福道喜、跳尕巴舞。
迭部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尕巴队伍应邀来到某户人家时,主人早已备好烟酒茶饭,点燃香柏松枝,于滚滚桑烟上,撒些糌粑、酥油、青稞之类,意为将家中积淤的晦气和凶兆乘机化解为灰烟,众人围坐在上房火塘周边,一边喝茶吃饭,一边表演尕巴。
当尕巴队为全村住户祝福道喜完毕,人们又齐聚村外某田头场坝,年轻人尽显其能,或摔跤弄棒,或射击赛跑,直至夜幕降临,人们筋疲力竭时,遂将所持木棒丢弃一堆举火焚烧,大家围火席地而坐,饮酒闹活。有道是“无郎无姐不成歌”,站在一旁观看凑热闹的年轻妇女们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年轻小伙亦不甘示弱轮番对唱,彼此直抒胸意,如醉如痴,欢声笑语高潮迭起。
(本文相关资料由迭部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主办,以“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绿色长征、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节暨第四届迭...
迭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迭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