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连桂鄂 同舟共扬帆 说说广西的湖北故事
本报记者
阳春时节,万物复苏。八桂大地,荆楚沃野,同沐一片春光。
桂鄂情谊渊源深厚,多层次合作往来密切。如今,两地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在经济稳增长的“大考”中携手同行——手越握越紧,心越贴越近。
同“汽”连枝情根深种
3月8日,东风柳汽乘用车生产基地,广西援助湖北十堰首批风行高顶负压救护车完成发运,驰援抗疫第一线。
“2月底接到任务后,东风柳汽马上组建专项团队昼夜奋战,研发、采购、生产同步开展工作。”东风柳汽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塑车顶、内饰结构更新、增加负压设备、自动上车担架机构顺利安装……仅10天时间,东风柳汽就完成负压救护车的研发和生产,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挺起广西制造的力量,为十堰带去“雪中送炭”的真情。
东风柳汽,广西历史最悠久的汽车企业,广西第一辆汽车——“柳江”牌汽车正是在这里诞生。
十堰,被称为东风汽车的“延安”,也是东风梦起的地方。因为东风汽车,这座曾经位于大山深处的小镇,发展成为蜚声中外的“商用车之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广西与十堰跨越千里深情“牵手”,在与病毒较量的战场上,并肩作战。“战场”之外,乘着“东风”,两地情根早已深种。
柳汽与东风缘分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柳汽正处于困难时期,产品滞销,举步维艰,急需依托一家大型企业走出困境。而此时二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生产的东风牌汽车在国内风头正劲,希望组建跨区域的汽车联营公司,谋求更大的发展。正是出于双赢的发展思路,二汽、柳汽在自治区、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到了一起。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1981年2月,柳汽进入东风汽车联营公司,研制适合在南方使用的东风汽车。一年后,柳汽扭亏为盈。
在集团化、规模化的汽车产业发展浪潮中,1997年,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顺势成立,成为东风集团的子公司。20多年来,依托集团优势,东风柳汽发展驶入快车道,销量接连突破3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260亿元,柳东乘用车、商用车基地应运而生。
柳汽的高歌猛进也为东风集团开疆拓土辟出新空间。2018年11月,东风公司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携手把柳汽建设成东风公司在南方重要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基地、自主品牌和新产品研发基地以及东南亚出口基地。2019年,东风柳汽商用车销量达58270辆,创历史新高,产品远销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近40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广西与湖北的工业版图,汽车产业在两省区举足轻重。在经济稳增长的“大考”中,桂鄂两地继续在产业协同中相互依存、携手共进。
玉林,绿色动力“玉柴机器”,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
3月10日上午,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378台发动机从公路铁路两线并进,向湖北疾驰而去,助力当地汽车企业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湖北省大部分车企陆续复工复产,产业链上下游能否协同成为影响产能发挥的关键。”玉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产品以最快速度运达湖北,玉柴组建了由生产、物流、销售三方构成的协同小组,有效解决当地汽车企业复产后对零部件的刚性需求。
据统计,我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重点汽车企业主要车型的零部件,有60-250种来自湖北省;东风汽车与玉柴机器是亲密伙伴,已携手共进30余载,目前有超百万台搭载玉柴发动机的东风车辆奔驰在全国各地。
互补互利共谋发展
广西湖北商会会长王华桥,身上有楚商的典型气质:内敛低调、勤奋实干。他在广西多年的创业历程,是湖北商人深耕广西的缩影和代表。
从通信工程起步,王华桥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将目光投向巴马优质水资源。“当时国内低端水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而高端水市场刚刚起步。广西天然好山好水,巴马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更是稀有资源,具备进军高端水市场的潜力和基础。”
从2006年在巴马“神仙泉”建厂取水,到2011年成为全国两会选定接待用水,如今巴马丽琅拿下全国高端水市场20%左右的份额。“广西鼓励创业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各部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的服务意识,是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华桥称。
正如王华桥在全国打响广西水品牌,湖北商人程新华也从南宁起家,以黑马之姿将城市便捷连锁酒店品牌推向全国,如今商业版图已经拓展至国内外200多座城市。
近年来,广西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开放意识日益提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湖北籍企业及商界人士选择到广西投资创业。截至目前,广西湖北商会已有会员单位1500多家,年产值和销售额3800多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楚商正成为广西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
在防城港市上思县,长德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区,布满四周山坡的果苗绿意盎然,展示着生态农业立体之美。这个由湖北客商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的一二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
据统计,2019年湖北省在桂投资新签约项目98个,到位资金2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新签约项目14个、到位资金5.8亿元,第二产业新签约项目52个、到位资金184.2亿元,第三产业新签约项目32个、到位资金101亿元。投资主要涉及房地产开发、电子科技、冶金矿产、酒店物业、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
2020年的春天,桂鄂两地以“商”为媒,抗疫情、谋发展,续写合作新篇章。
3月12日,由广西工商联系统民营企业捐赠,满载11车皮生活物资和医护用品专列抵达十堰。这是在前期已大量捐款捐物近4亿元的基础上,广西民企对湖北抗击疫情的又一次应援。与此同时,八桂楚商也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1850多万元。
跨越疫情严冬,旅游涅槃重启,广西与湖北的旅游合作也迎来新机遇。
有关专家表示,桂鄂两地文化相融,广西有壮族歌仙“刘三姐”,湖北有土家歌后“黄四姐”,两地牵手可以演绎手足相亲、互学互鉴、互进共赢的佳话。
“疫情结束后,广西将迅速组织开展全区性线上线下文化旅游营销活动,开展‘百趟专列游广西’等活动,吸引更多湖北游客及全国游客到广西旅游。”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携手抗击疫情期间,广西与对口帮扶的湖北十堰市达成合作共识。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过后将建立“广西十堰旅游绿色通道”,举办“广西十堰旅游一家亲”“十堰广西旅游资源产品推介会”等文化旅游宣传活动,推出一系列优质旅游产品和线路,组织“十堰-广西”旅游专列、包机,促进两地游客双向交流。
深度对接借智引才
2020年新年伊始,自治区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奏响合作之声——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共同建设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5方面合作。同时,南宁市、柳州市以及一批广西企业,也与武汉理工大学携手,推动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和落地。
荆楚大地,底蕴深厚,高校众多,科研院所林立,科技、人才资源富集。近年来,湖北省正加快建成各类人才集散高地、人才培训和交流中心。
广西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求贤若渴。多年来,广西与湖北高校合作密切,积极借智引才,不断提升“第一资源”竞争力。
2018年11月,自治区政府与武汉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全面加强在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合作。武汉大学组织院士、专家及研究人员与广西联合攻关,推动人才与项目对接,推动人才团队落地广西。
一方面是政府“筑巢引凤”,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往来密切、互结情缘。
桂林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高校长期以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桂林理工大学大力支持。2019年5月,武汉大学协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院士工作站、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桂林理工大学同为早期地质类院校,两校较早结缘,已在地质、土建、材料、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发展、教学培养、人才队伍建设领域有良好的合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桂林理工大学师生得知湖北部分高校生活物资缺乏后,多方协调运输物资,将27.5吨新鲜蔬果发往武汉兄弟高校,成为两地高校情谊的最好见证。
雄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让湖北成为广西莘莘学子向往之地。近年来,湖北高校在广西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为八桂大地培养了大批经济社会建设人才。在本科层次,湖北高校在广西招生的人数从2016年的3060人扩大为2019年的5181人;专科层次的招生规模,也从2016年的不到1000人,扩大到2019年的3150人。
(记者骆万丽周红梅奚振海吴丽萍陈静通讯员张毅刘小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冠年通讯员黄国一出现疫情以来,上思县党员干部奋战在防控一线,他们的辛劳和努力,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赏,也获得了很...
上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