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村:党建引领脱贫有力量

广西日报 2019-10-25 07:31 大字

本报记者张冠年通讯员李映武

一垄垄凤梨,叶似剑、色如翠,长势喜人。

丰收在望,这片凤梨的主人李学的心里比蜜还甜。

“去年全村仅卖凤梨的收入就达四五十万元,这还是按地头的批发价出售的哟!”上思县有生村第一书记彭宇笑眯眯地说。

发展凤梨产业,这在六七年前,对于有生村村民来说,那真是一件“有想法、没办法”的事情。

李学是有生村村委主任,对村里的变化了然于胸。有生村有山、有水、有坡地,自然条件还不错,就是没一个好产业。村民除了甘蔗还是甘蔗,经济来源非常单一。

李学说:“那时,邻村有人利用甘蔗梢和甘蔗叶养竹鼠,效益很好。但有生村就没人带动,尽管有村民接受了培训,但就是没有人带头养。”

第一书记彭宇到任后,逐个走访各位党员和村干部。他发现,村民有发展产业的强烈愿望,村干部也曾拟出多个产业发展计划,但大家都怕担风险,错过一个个大好发展机会。

产业发展,党员先行。瞧准了发展方向,党员带头种、带头养。

经过多轮遴选,村支部最终决定发挥有生村气候和土壤优势,大力发展台湾凤梨产业。彭宇找到李学说:“你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有地、有经验,试种凤梨,靠你带头了!”

关键时刻,李学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说干就干,种了50多亩凤梨。之后,党员李从旺也种了20多亩凤梨。

党员干部走在前面,村民也迅速行动起来,施启明、黄维锦等5户贫困户也各自种了三四亩凤梨。

管种还要管收。为了确保试种凤梨成功,村支部党员上南宁邀请广西农科院、广西亚热带研究所、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入村,传授种植技术。此外,他们还邀请台湾一名陈姓博士上门指导,把台湾多年的凤梨管护技术教给村民。

2017年以来,该村收获凤梨1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四五十万元。施启明种植凤梨增收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又扩种了6亩凤梨,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油茶地里套种了6亩凤梨。目前,全村种植凤梨达200多亩。

正是因为有了党建的坚强引领,立足优势,向“绿色”要效益,一个有5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落后村,在2017年底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新闻推荐

《少年期盼寻得良医妙药治顽疾》后续 上海交通电台连线皮肤病专家与朱俊桦父亲寻找治疗方案 通过光动力治疗或许可减缓角化速度

本报26日3版《周一见》专栏报道后,引发众多读者关注朱俊桦的病情本报讯(记者叶祯)本报26日3版《周一见》专栏报道了来自桂林...

上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