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 养牛闯富路

广西日报 2019-02-15 07:18 大字

本报记者张冠年实习生甘泉通讯员朱维平

他是一个干不了重活、累活的残疾人,然而,他身残志不残,依靠养牛养活了一家9口人,活出了别样的精彩,住上了新楼房,于2017年年底脱贫。他就是上思县华兰镇德安村后苗屯的残疾人脱贫户李加模。

今年50岁的李加模,父母均为残疾人,家里孩子均在读书,以前一家9口人全挤在一间仅有几十平方米的泥坯房里。

2012年7月的一天,因开手扶拖拉机不慎翻车,李加模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他的双腿全被压断,不幸成了二级肢体残疾人。2015年年底,李加模被认定为贫困户。

如何使有3位残疾人、收入贫乏的家庭摆脱困境?没有被困难压垮的李加模在耕种好2亩水田和种好10亩甘蔗的同时,于2016年6月在村庄后山用1.3万元甘蔗补贴款建起160平方米的铁皮牛棚,并贷款5万元购买15头小牛来养殖。

在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李加模的肉牛存栏已达30多头。李加模养牛采取的是放养的方式,每天上午9时放牛上山,下午5时把牛赶回家。养牛场距离村庄5公里,李加模起早贪黑放牛,因腿脚伤残走路不方便,他每天都是一瘸一拐地行走在荒山野岭中。遇上刮风下雨,旧伤更是疼痛。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他战胜困难的最大信念。苍天不负有心人,2017年年底李加模成功脱贫,并在县城江平安置点获得一套120平方米的扶贫安置房。

脱贫之后,李加模买来一辆三轮车,每天开车去山上放牛。为了养好牛,他除了摸索如何防病治病之外,还经常收听电台科学养牛节目,只要有空就往当地养牛大户家里跑,上门取经。2018年9月,他还到上林县的养牛场参观学习。正是由于辛勤管理,李加模养的牛具有繁殖成活率高、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仅2018年中秋节至年底这段时间,他便出栏肉牛7头,收入近4万元。

摆脱贫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一年,李加模说,他要继续养好牛,不能让一辈子的心血打水漂。下一步,他要引进新品种,购买母牛20头,用于自繁自养,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发展到100头。

新闻推荐

500个项目完工暖民心 防城港为民办10件实事扫描

本报记者张冠年实习生甘泉“哗啦!”1月24日,年近半百的刘有甘将自家水龙头一拧,清澈的自来水从水管里汩汩流出,他脸上溢满欣...

上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上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