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广西日报 2021-12-20 07:04 大字

本报记者胡铁军

12月10日,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阳光明媚。101岁的刘扬就老人,刚刚坐公交车从江平街走亲戚回来,拄着拐杖对记者讲述他的幸福晚年:“坐公交车,10来分钟就到了街上,快得很。老人坐车,还不要钱,真好!”

除了有点耳背,刘扬就身体健朗,平时喜欢做点木工,但不是为了挣钱。他不缺钱花,平时孙子孙女抢着给他买新衣、发红包。他还享受0—3公里边境补贴每月210元、农村基本养老金每月150元、高龄补贴每月1000元。春节时,他收到了3000元慰问金以及丰富的慰问品。

记者走访巫头村、山新村和澫尾村这三个京族聚居村落看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小楼房,门口停着小轿车,村容整洁、绿树成荫、平静祥和,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澫尾村村委会主任武志明介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帮扶下,京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年人均纯收入达3万多元,楼房普及率近100%,家庭车辆平均拥有率80%以上,成为全国最富裕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用好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打造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推动各民族稳步迈向现代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扩面,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百千”工程,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推动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我们深入贯彻党代会精神,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防城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严一帆告诉记者,在防城港,作为全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人均GDP位居全国少数民族前列,壮族、瑶族等群众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今年,防城港市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培育打造了国家级、自治区级模范或示范单位21个、教育基地2个,市级模范或示范单位114个、教育基地9个;东兴市京族学校等一批先进典型成为全区试点,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大格局。

新闻推荐

6、7版中缝 领取提存款通知书

陈锡光、陈锡强户:东兴市土地征收储备中心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东兴市2017年第二批次城市建设用地(低丘组缓坡荒...

东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