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剑锋:守望相助与东盟国家开展急救合作

广西日报 2021-09-08 07:08 大字

本报记者吕欣

深耕中国—东盟“两会”平台,在纵深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卫生应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剑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广西与东盟各国有着相同的地理环境,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类型、频次相近。与东盟国家开展急救合作,推进急救核心技术体系构建,实现守望相助,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中国力量。张剑锋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自2016年以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经牵头举办了5届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学术会议,邀请东盟急救领域50多位专家、国内300多位专家参与论坛讲学和交流,受众超过1万人。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医学生报考广西医科大学急诊专业硕士研究生,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也开始接收东盟国家的医生护士来院进修学习。直升机急救、海陆空立体化联合急救、毒蛇咬伤急救、标准化心肺脑复苏急救与培训等先进技术在东盟国家得到推广。

广西开展重大事件直升机救治重伤员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我们毗邻的东盟国家均未开展,而新加坡在直升机急救方面比广西做得更好。为促进东盟各国急救水平均质化发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广西医学救援协会会长罗杰峰教授牵头,组织国内专家与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泰国等国专家合作,编撰《广西(东盟)航空医学救援培训手册》,并在2020年正式出版。

开展大规模突发卫生应急事件的联合救治,建立协作机制、积累实战经验。“以东兴市为例,每年接诊越南病人超过1万人次,通过‘1369生命直通车’进行跨国医疗救助服务也不在少数。”张剑锋介绍说。2019年11月,在广西防城港,组织开展了中越边境地区(中国境内)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模拟了批量伤员快速从越南口岸通关,同时动用了直升机和救护车急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2019年演练形成的机制和经验为边境疫情防控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一衣带水、安危与共。新冠疫情再次凸显了卫生应急、急诊急救在重大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张剑锋建议,构建中国(广西)-东盟卫生应急救援创新平台。筹建国际应急医疗队,推进跨境支援救治;推广先进技术,如人工膜肺(ECMO)技术、航空医学救援转运技术等,携手共同面对挑战,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新闻推荐

5、8版中缝寻亲公告

无名氏165(编号:东53),男,约45岁,文盲,身高约165厘米,光头,长脸,皮肤黝黑。目前该名受助人员在东兴市救助站,现我站为其寻找亲属以...

东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