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三怕”

柳州晚报 2019-04-10 11:51 大字

□吴兴华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六年了,这六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思念。

父亲吴廷彩出生于广西东兴市交东村,童年的苦难、青年的求索、中年的奋斗、晚年的牵挂,构成了父亲朴实而平凡的一生。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岁月,父亲为了追寻真理到外地求学,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47年,经广东省地下党领导人介绍,父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初时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不久进入地方游击队,转战粤桂边区、中越边境,为祖国南疆的解放立下了功勋。

建国初期,父亲先任防城县委秘书,后调县委组织部任副部长。上世纪50年代后期,组织上安排父亲到公社任党委书记。70年代初,又回到县委统战部担任领导职务。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离休。

晚年的父亲常常回忆起三件事,他把这总结为一生“三怕”。

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和两名战友执行任务途中突遇国民党一支小部队。父亲他们每人只有一支驳壳枪,而对方却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硬拼肯定死路一条。父亲他们边打边撤,最后撤到一条沟里。敌人火力强大,山沟里顿时硝烟弥漫,子弹像雨点般飞过。当地群众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密集而持久的枪声,以为游击队员这次都完了。幸好山沟里有许多可以隐蔽的岩石,易守难攻,持续半个小时后,敌人撤了。后来知道,这伙国民党军是顺路经过,并不是专门前来围剿游击队的,人生地不熟,加上沟深路险,他们害怕中埋伏,才匆匆赶路走了。突然遭遇这生命悬于一线间的凶险,任谁都后怕。作为党员的父亲没有被枪林弹雨吓倒,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坚持到革命胜利。这是父亲念叨的第一“怕”。

第二“怕”是防城解放前夕,父亲作为地下党的骨干被派到钦州小董一带筹粮,以迎接大军解放钦州、防城。防城地下党组织要求务必以党性作保证,坚决完成筹粮任务。军令如山,这是党对父亲又一次严峻考验。曾经出生入死的父亲,掉脑袋他不怕,怕的是几万大军没饭吃。小董一带群众讲的壮话父亲听不懂,父亲讲的白话群众也“咧啰”(不知),语言不通很难开展工作。父亲凭耐心挨家挨户探寻,最后终于找到个能粗通白话的寨老,跟着寨老一家家去做工作,父亲最后顺利完成了筹粮任务,得到了部队的嘉奖。

第三“怕”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任公社书记。由于饥荒,防城许多地方老百姓连草根、芭蕉蔸都吃完了,还是无法走出困境。而父亲所在的江山公社,群众日子尚且好过。县里认为父亲有能力处置饥荒问题,即调他去饥荒最严重的茅岭公社。父亲临危受命,奔赴重灾区。父亲坚持实事求是,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一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另一方面向县委打报告,如实反映当时实际情况,请求上级拨粮济困。由于自救措施积极有效,上级拨粮及时,从死亡线上救活了不少老百姓。

“三怕”是父亲一生献给党的缩影。父亲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子女。他也从来没有为解决我们做子女的实际问题给组织和他人添麻烦。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全凭自己的努力有了各自的事业,我想这也是最值得父亲欣慰的。父亲一生清廉,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生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他那勤劳、善良、质朴、淳厚的品格,时刻影响着我们,是我们奋斗的力量源泉。

新闻推荐

两艘摩托艇相撞 三游客落水受伤 事发东兴市金滩景区海域

施救人员海中施救。视频截图扫一扫,看视频南国早报防城港讯(记者钟小启)4月7日,在东兴市金滩景区海域,两艘摩托艇相撞,事故造成...

东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