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原生态音乐唱响首府 ——《12天籁·京岛渔歌》音乐晚会侧记
本报记者黄兴忠通讯员谭海东文/图
海鸥飞,海浪涌,一首表现京族人民生活的原生态音乐剧《出海歌》,近日在南宁市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上演,由此拉开了《12天籁·京岛渔歌》音乐晚会序幕。
本次音乐会不仅是东兴市京族原生态音乐首次在首府展示,也是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打造的一个精品舞台艺术品牌。晚会导演陈晓玲说,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12个世居民族的民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打造12个不同民族的民歌,是创作这台音乐会的初衷,即把原生态的东西用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京族文化。《12天籁·京岛渔歌》是继《12天籁·苗山飞歌》之后又一台广西世居民族民歌的专场音乐会。
京族人民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打鱼为主。海边民族的歌声自然离不开海边的劳动和生活,他们创作的民歌,经过口口相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出海歌》正是京族人民传唱已久的民歌,让人感受到京族人民对海洋的情怀,感受到他们豪迈、奔放、勇敢、热情的民族性格。
在《京岛渔歌》的第一篇章“四季渔歌”里,不管是男女声对唱《你起插来我扯帆》,还是女声小组唱《洗贝歌》,这些曲目,均通过民间收集上来,借用现代唱法,将其搬上舞台。像“四季渔歌”中出海的号子、夫妻船的风帆、海边的洗贝和摸螺,以及京族独特的高脚罾、世代相传的摇篮曲,每个场景都体现了京族人海边的劳作及生活,都是京族文化中别具一格的亮点。音乐总监陈钦平介绍,如此精彩的节目来之不易,凝聚了京族文化研究人员和京族音乐爱好者的共同心血。他们在接到演出的通知后,就围绕京族这一主题进行集体讨论形成节目框架,经过导演组的不断修改、融合,才使节目高质量地展现。
当晚,随着《摇篮曲》《拜月歌》《进香歌》的演出,晚会逐渐进入高潮。这些歌曲不但唱法是原生态,演出更表现出一种仪式般的隆重。舞台上,很多曲目都表现了京族人民祭祀的情形。当男人出海打鱼时,在家里的女人们都会对天对月祈祷,上香敬酒祭祀,祝福出海的人一帆风顺,平平安安。海边民族靠海而生,他们对大海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敬畏,在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歌中,有对生活的期盼和祈福,更有对大海的虔诚和膜拜。
他们唱大海,唱劳动,唱生活,唱爱情。著名的《过桥风吹》在京族三岛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情歌。晚会上,由京族哈妹组合演出的《过桥风吹》《京岛阿娇》《想谁想入迷》歌剧,使京族男女的爱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热爱民族音乐的李先生说:“每个节目我都看得如痴如醉,最令人震撼的是独弦琴演奏,仅一根弦,却能拨出丰富的旋律,我感受到京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京族独弦琴,既是优美的独奏乐器,也是出色的伴奏乐器。因其发音与京族民歌音调极为相似,装饰音又富有吟唱般的韵味,所以在为民歌伴奏时,琴声歌声交融,两者浑然一体。其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奏出的委婉曲调,有如诗人吟咏,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当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登台表演。这位13岁就登台演奏独弦琴的传承人,倾情演奏一段古曲《高山流水》,悠扬婉转、余音绵长的乐曲,赢得阵阵掌声。紧接着,由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顾汉林演唱《弹独弦琴的老人》和京族儿童演奏独弦琴曲目《一起听海》。
一个半小时的《京岛渔歌》音乐会,让南宁市民黄女士看得意犹未尽。她说,之前对京族的印象就是京族比较擅长弹奏独弦琴,但今天发现京族的服饰和装扮也十分精美,让她对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整台晚会令人耳目一新,整体舞台效果非常好。
最后,音乐会在《海耕谣》《祈福京岛》演出声中落下帷幕。
新闻推荐
本报防城港讯(记者/黄兴忠)近日,“山海放歌-2018防城港市‘壮族三月三\’歌节”在江山旅游度假景区白浪滩举行。东兴市、港口区、防城区和上思县也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东兴市、防城区还邀请越南、泰...
东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兴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