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盐碱地里种出高品质甘薯 采用新技术,全程机械化,河口区提高甘薯种植效益

农村大众报 2021-12-17 15:51 大字

“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种植甘薯实验。12月1日,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慧海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李慧,正忙着给当地超市发送他们生产的甘薯。发完这一单,他还要给广西和福建的客户发货。

“2019年,我就在区农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使用‘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试种了200亩甘薯,那时候人们很担心地问我:‘这盐碱地里的甘薯能好吃吗?’结果收获下来,大伙一尝,是又甜、又香、又糯。这不,眼下我们这里的盐碱地甘薯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亩,在省市区专家的指导和甘薯新科技的支持下,今年1亩地我们净收入能达到1500元。”李慧说。

原先难打理、效益低的盐碱地,种甘薯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洪志告诉记者:“我们采用的‘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全程机械化,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适合规模化种植;双色膜在增温、保墒的同时,控制杂草生长;而膜下微灌解决了河口区春季少雨、灌溉困难、露天微灌返碱的难题。”

2017年,河口区通过对河北甘薯生产基地、济宁育苗基地、山东农业大学等地进行了大量市场、技术、自然社会条件调研,决定开始进行甘薯栽培试验示范。

在河口区农业农村局服务指导下,慧海家庭农场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所专家教授指导,引进了当前受欢迎的龙九和西瓜红为主栽品种,以济26、济29、烟25等8个品种作为试栽品种。在2019年夏季“利奇马”台风影响下,仍实现了龙九亩产7000斤、西瓜红亩产3500斤的好收成。

在不断摸索中,甘薯种植的设备、技术愈加成熟。2020年10月,山东省农科院在义和镇大英村组织“1593”杯全国甘薯优质高效竞赛测产验收,鲜食甘薯品种“济薯26”亩产达到3528.6公斤,创盐碱地优质鲜食甘薯单产记录,这给河口区甘薯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结合河口区甘薯种植育苗户等群体需求,河口区聘请专家检测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并在此前提下设计了栽植方案,进行了肥料配比。最终,选定了经济效益良好、适合河口区栽植的甘薯品种,又联系了合适的地膜和滴灌带,还帮助种植户成立种植合作社,实现全程指导。2021年,依托慧海家庭农场,河口区在义和镇“锦绣河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立黄三角滨海盐碱地甘薯高效栽培示范园,流转土地并播种3000亩,主栽龙九、西瓜红,并持续试验烟25、济26、红瑶等品种。

“龙九是早熟品种,7月份下旬就能上市,能卖到10月份,亩产能到1万多斤,西瓜红今年的单产也能到四五千斤,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口感好,可鲜食也可当商品薯。红瑶是从日本引进的一个新品种,今年第一年播种,这个品种市场价格高,试种产量也不错,能到2000斤。”说起甘薯实验种植及各品种特点,王洪志如数家珍。

甘薯种植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附近群众的增收。“光春天栽甘薯苗这一项,我一个人就能赚5000多块钱,秋天收甘薯的时候还能赚6000多块,还耽误不了自家地里的活。看收成这么好,我也想跟着种。”在慧海家庭农场打工的义和镇东南村村民李霞说。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 快速赔付重疾客户43万

近日,太平人寿东营中心支公司快速完成一笔43万余元的赔付。在东营工作的黄女士有较强的保险意识。从2018年开始,她为自己投...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