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联”模式 打通困难群体脱贫就业“最后一公里” 东营区帮助特殊弱势群体实现就业致富的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 商雅雯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为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和残疾人这一“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脱贫就业问题,东营区打破过去“各自为阵”“自弹自唱”的工作模式,创新思路,大胆探索,率先实施“帮妇助残”行动,创新部门联姻聚合力、企业联盟筑平台、村民联手强筋骨、镇街联动惠民生四“联”模式,打通了困难群体脱贫就业、致富小康的“希望之路”。
部门“联”姻:让就业扶贫“帮到点、扶到位”
东营区现有持证残疾人7500余人,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1100余人。这部分群体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由于身体障碍、技能不足和赡养家庭负担繁重,长期以来处于待业和贫困的“边缘”,成为困守农村和家庭坐等帮扶的“老大难”。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东营区以妇联、残联为首的第一批群团改革单位大胆创新,通过组织、项目、资源三方面联“姻”,共绘帮妇助残“同心圆”,切实实现了精准就业帮扶“帮到点上、扶到实处”。
有关区直部门、镇街联合成立了“帮妇助残”精准脱贫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联动服务、联合活动,解决“人员力量有限、帮扶渠道单一、服务覆盖不均”等问题。统合各领域优势,东营区因户施策、量身打造了就业项目库,并克服疫情影响,搭建“就业帮扶信息群”,动态更新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解决供需对接、人岗匹配等问题。
东营区还将“帮妇助残”项目列入区级民生实事,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解决项目资金难题。组建项目人才智库,集结党校教授等智库专家开展技能培训,提供项目咨询、设计、推介等全程“保姆式”服务。“现在每天接啥单、干啥活、怎么干、卖给谁,都有人管、有人教、不用愁,群众只管跟着干,工资日清日结,就业积极性空前高涨。”东营区妇联主席刚宪珍颇为自豪地介绍。
企业“联”盟:让弱势群众“挣着钱、守着家”
1994年出生的薄纯红,从小智力偏低,12岁时父母双亡,她只能与奶奶、哥哥相依为命,成年后因找不到工作,终日闷闷不乐。后来,东营百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录用她为环卫工。工作后,她与公司里同为残疾人的刘朋朋喜结连理。公司特意布置了一间宿舍,作为他们的婚房,一个甜蜜的小家就这样在这个“大家庭”里诞生了。
在“双创园”,像薄纯红、刘朋朋一样集中就业的残疾人、贫困妇女共有156人,另有500余人实现居家就业。
近年来,东营区以“双创园”为依托,探索“政府+企业+社会+残疾人(贫困妇女)”的扶贫新路子,构建起“集中就业+居家就业”稳定脱贫增收体系,帮助贫困弱势群体实现“创收顾家两不误”。
“双创园”建设有创客车间、创客森林、创客学院、创客之家等8大功能板块,开发就业岗位220个,成为贫困弱势群众安心就业、乐观生活的“快乐大本营”。截至目前,已就近安置73名残疾人、81名妇女园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集中供养7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康复,让15名家属放心外出务工,初步实现“园区安置一批、康复托养一批、解放松绑一批”的良好成效。
同步建设的还有“双创园”运营中心,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在20个社区(村居)开设帮妇助残“小工坊”,实行与园区项目、技术、营销、管理一体化运营,为残疾人和贫困妇女提供上门送活、上门培训、上门收货“三上门”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平台。
“双创园”还吸纳海科、万海、天德健康等爱心企业加入“帮妇助残”行动,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赠等志愿活动,让贫困弱势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关爱。
村民“联”手:让家家户户“鼓口袋、富精神”
文汇街道青华社区51岁的封群英,是帮妇助残项目的首批受益人。若干年前,她的丈夫因车祸成为植物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曾一度让她陷入绝望。通过“帮妇助残”项目,她每天接单编筐,解决了生计和顾家难题。“足不出户就能挣着钱,我很愿意把这个手艺教给更多有需要的姐妹!”现在的封群英已成了项目“带头人”,带动附近20余名困境妇女加入手工编织队伍,重拾生活信心。
在“双创园”和各就业辐射点,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东营区积极探索村民“联”手模式,带动更多人致富。
“先富带后富”,筛选城乡女能人、女致富带头人及“种子”力量纳入培育名单,建立带薪培训、用工带贫奖励等带贫益贫机制。截至目前,已培养28名城乡女能人、女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小工坊”创业基地项目33个。
“一人带全家”,实行“计件工资+量产提成+超产奖金”收益激励模式,调动群众积极性,打造“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新样板。
“榜样带大众”,在“帮妇助残”“双创园”、合作企业建立妇女微家,设立励志教育区,激励更多困难群众劳动致富、光荣脱贫。
行动启动以来,越来越多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家庭尝到了劳动致富的“甜头”,以亲身经历感召带动许多身边的贫困家庭、农民群众自发前来“找活干”,争先恐后“要脱贫”,营造形成了“以少带多、以弱带强、以残带健”的生动局面。
镇街“联”动:让致富小康“有尊严、不掉队”
疫情期间,东营区牛庄镇“帮妇助残”服务中心内仍然一片忙碌,十几名工人在电动缝纫机的“哒哒”声中赶制公益品环保袋订单。“镇街指导我们规范了防疫措施,还协调安排5辆共享服务车去居家点送货收货,疫情期间大家赚钱一点没受影响。”牛庄镇“帮妇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张立华一提起这事就很是激动。
为使“帮妇助残”就业扶贫“血液”直达“神经末梢”,东营区以“双创园”为带动,在8个镇街全部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一心八轴”输血能力,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形成辐射全区213个村居(社区)的服务网络,帮助3000——5000名贫困妇女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和居家就业,让弱势群众更有尊严更幸福地生活。
为拓宽“就业路”,东营区开发扶贫公益岗和扶贫公益专岗,推动多渠道就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建立了妇联执委、小巷巷长、志愿村民“3+1”结对帮扶机制,引导贫困户积极创建“和美之家”,已有80%贫困户达到“和美之家”标准,实现整体面貌由内到外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东营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传达李宽端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批示
本报讯3月24日,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