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温大棚里为何种起草?

东营日报 2021-03-11 14:57 大字

3月2日,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冷风习习。但在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重金打造的高规格大棚里,一排排青草正挂着水珠茁壮成长。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对青草苗逐行喷雾。

高温大棚里,怎么种起了草?面对记者的疑问,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茂林蹲下身分开草丛给记者做起了解释:“这可不是一般的草。这是我们精心培育的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简称偃麦草)。是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团队正在进行的一项科研课题。现在外面冷,在高温棚里偃麦草能加速繁育。等再繁育一段时间,就可以挪到外面地里进行大面积种植。”

赵茂林介绍说,土地盐碱化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科院计划通过采取“宜粮则粮”、“宜草则草”的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的发展新模式,实现黄河三角洲的农业绿色发展。经过培育试验发现,偃麦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具有突出的耐盐碱特性,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提出了建立“滨海草带”的设想和在东营建设6000亩示范样板的建议方案。

走出实验室大棚,偃麦草也已在大田里安家落户。在赵茂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研究中心的试验田边,远远望去,大片露天种植的偃麦草枯黄的叶片下透着绿意,偃麦草返青了。原来,偃麦草和冬小麦有着类似的特性,经过寒冬的淬炼,会长得更好。

为了测试偃麦草作为饲草的“适口性”,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偃麦草和周边农户常用的芦苇等饲草放在料槽里,发现牛在吃完偃麦草之前,压根不会碰别的饲草,“甚至吃完了偃麦草,把料槽都要舔干净。”

令人欣慰的是,轻度、中度、重度盐碱试验田里,偃麦草的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0%、80%、60%,说明它已经很好地适应了黄三角这片土地。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分蘖、种子种植等方式,原本只有5亩的偃麦草,现在已经发展成了80亩。“预计今年就能完成五百亩的种植,而明年就可达到五六千亩。”赵茂林告诉记者。

目前,研究中心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偃麦草与小麦杂交等各项科研活动,希望凭借科技的力量助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赵茂林的话说就是“环渤海地区有5000多万亩盐碱荒地,我们大有可为啊!”

(记者 王文朋 通讯员 潘羽)

新闻推荐

今年东营市人社工作划了22项“重点” 支持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开展社会保障卡特约商户活动……

记者李玲报道2021年是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突破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