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动力”正澎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如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
为此,东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启动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制度保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制度供给是驱动创新的引擎。2019年,东营市印发《东营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东营市建设成为创新服务高效、高端资源聚集、产业充满活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这也标志着东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除了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外,《方案》谋划提出了体制创新六大创新举措,主要包括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完善科技金融融合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支持县域创新发展试点、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示范。为保障顺利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创新投入、建立考核机制和营造创新氛围等措施,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围绕创新创业、科技奖励改革、创新型企业培育,东营市全面落实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19条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养行动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2020年,全市实现‘个转企’300家、‘企升规’447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68%,高新技术企业增长数量创五年新高,创新型企业总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围绕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聚焦土地使用、人员编制、经费扶持等方面,东营市也给予了全方位的优惠政策,使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东营市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在加速破解,“政府搭平台、平台聚要素”的成效正在加速显现,区域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聚才聚智聚力 活跃创新力量
创新型园区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石。为推进东营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东营市出台了《关于支持东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高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20项市级支持政策,举全市之力推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目前,东营高新区围绕创新要求,以石油技术与装备为特色,编制完成了石油技术服务与装备产业规划,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等指标水平持续提升,正式进入国家级高新区培育梯队。
与此同时,东营市扎实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省黄三角农高区、东营科教园区及东营高新区、山东省高端石化基地核心区为主的“东南西北”四个高能级创新型园区发展格局,支持起创新型城市的主体框架。
几大创新高地所产生的“磁场效应”,进一步带动了全市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东营市不断创新完善新形势下引才用才的改革措施,推进人才服务便利化改革,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31人,其中院士17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1人。
为创新人才提供最优越的发展环境,东营市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引才用才,全面落实人才安居工程、“零门槛”落户、医疗保健服务等政策,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同时,积极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持续抓好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激励政策落实,推进东营人才引进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等政策向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延伸覆盖。建设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整建制引进胜利油田7个二级院所,吸引科研人员270余人。
高校历来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目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重质油国家实验室等工作都在顺利推进中,不仅开启了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还将推进东营市形成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优化创新生态 再创发展优势
产业创新是立足自身产业基础,锻造发展新优势的要义所在。
为此,东营市把产业创新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聚焦优势领域,加快建立“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运行机制,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高能级突破。过去一年,东营市紧紧围绕“5+2+2”产业体系,坚持“培育大平台,赋能大产业”,积极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生物技术与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同时推进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氧化铝纤维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提高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培育一批量大、质优的创新型企业,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东营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2020年,全市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3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9家,培育瞪羚企业7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3家。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9家,全市企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项、省科学技术奖励8项,再创历史新高。
健全完善企业研发体系,是东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起草《东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方案》,支持企业建设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等创新平台,加强技术、产品研发和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一年来,全市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00%,全市总数达到23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累计推荐26家机构申报省级研发平台,国瓷、天元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等3家企业获省人社厅推荐申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外,东营市还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技改资金,撬动产业基金和银行信贷,推进高水平技术改造,总投资307.3亿元的339个重点技改项目扎实推进,16个项目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位列全省第3位。
当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大潮,面对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东营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通过科技赋能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澎湃“第一动力”,阔步走向未来。
(记者 商雅雯)
新闻推荐
东营市春晖小学四年级三班马文文这几天,我读完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角是柴特斯,他是一只特...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