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不了”的庄稼有了新希望

东营日报 2020-11-26 22:02 大字

入冬时节,地闲人不闲。时下,走进河口区新户镇振兴新村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值往年的冬闲时节,振兴新村劳务合作社理事长刘明祥如今却成了大忙人,“我们正计划组织社员再开个会,盘点一下今年收入情况,商量一下明年再购置部分农机。”

振兴新村位辖丁家集、建设、和平等8个自然村,共有911户、2559人,耕地面积7279亩。近几年,村里的人们遇到了新愁事。一方面,农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农民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凸显。种庄稼成本越来越高、收入难提高,很多种了半辈子地的户感觉有些庄稼“种不了”了。“土地按人均分到一家一户、村集体无项目、无收入来源,群众想致富、盼致富无门路。”村党委书记王岩峰总结全村当时现状,感慨很多。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为破解这一难题,新户镇组织振兴新村党员群众,外出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实施“三变”改革,镇带村、村带户,党员干部带农户,盘活全村现有资源,将所拥有的资产资源以股份形式,成立土地、劳务、置业、旅游5个合作社,村里发生了大变化。

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是土地合作社与劳务合作社联动的产物。一方面,入社可以享受托管补贴,村民土地入社积极性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也回流不少“农机人才”。在置业合作社的帮助下,刘明祥筹集资金140万元购置玉米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机械10余台,带着10余名农机手承接周边1.3万亩农田的“大田托管”项目,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2万元。

“大田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这种模式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有效破解了种地难的问题。“旋地、播种、收获、秸秆还田……选择了土地生产托管服务,省工省时省力不说,关键是省钱,今年过秋,我粗略算了一下,收、种两项就省了200元钱。”谈及土地托管的好处,村民宋伟仁打开了话匣子,当“甩手掌柜”的同时,现在又有了新职业——— 村里的义务宣传员。

“土地托管了,我们村也更有活力了,最近我们忙活了几个大项目呢。”王岩峰自豪地说。村里的机械合作社计划购置总价为30万元的设备9台,为新户镇果园居优质林果种植基地、澳亚牧场、正邦公司等提供人工、机械等服务。家纺合作社组织村内老年人开展“手工老粗布项目”,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老年妇女每人每年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旅游合作社,整合东营果园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创建3A景区,打造果园居、丁家集等精品旅游线路,集体以土地、村民用现有房屋入股,实现现有资源资产再增值,集体村民收入有保障。老百姓土地流转有租金,参加劳动有薪金,资金入股有股金,实现三份收入三重保障。

“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新户镇党委书记綦建成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新户镇强化认识,凝聚共识,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实践寻求突破,依托新村党委的组织优势、规模优势,发动群众将资产资源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全面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让改革惠及农民,走出一条盐碱地上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张吉东)

新闻推荐

路宪章:老党员的“石油情怀”

本报记者关晨歆引子1965年8月,路宪章从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毕业。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