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改革“硬骨头” 释放创新“核动力” 东营高新区在体制机制变革中“破茧重生”

东营日报 2020-11-25 16:08 大字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企业相继落户,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行走在东营高新区各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股千帆竞发的创业激情扑面而来。

产业集聚迸发“虹吸效应”

“现在正在做的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压力测试,接下来要进行整个设备的组装,这是我们水下生产系统实现国产化的第一个重大项目。”近日,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裁隋中斐介绍了省重点项目威飞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的进度。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产300套海洋井口采油树系列产品,将有效解决国内卡脖子技术问题,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这是东营高新区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缩影。

行走在东营高新区,一个个颇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已强势崛起……科瑞集团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首家能够提供从油气勘探开发到油气集输处理的全产业链服务的石油装备民营企业;海科新源是全球最大的高容量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造商与国内最大的电解液溶剂供应商;国晶电子自主研发的5N碳化硅微粉和6英寸双坩埚碳化硅单晶炉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内首家石油装备B2B跨境电商平台高质量运营;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第三方石油装备产品质检中心……

东营高新区借山东省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东风,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构建起了以石油技术与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为两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为4大支撑产业的“214”产业体系,正向“高精尖”产业昂首挺进。目前,辖区5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9.6%。正在推进总投资113.26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全是“四新”产业项目,助推产业结构更“高端”、更“绿色”。

体制机制改革勇涉险滩

“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科技创新券’试点,对注册、纳税企业实现了由‘事后奖励’向‘事前引导’转变,首期发放额度超过480万元,获益企业60家。”东营高新区科技创新部部长扈献文说。这是东营高新区创新体制改革的亮点举措之一。

据了解,今年5月份,东营高新区与胜园街道、东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东营高新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签订《剥离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协议》和《剥离开发运营职能移交协议》,标志着体制机制改革职能剥离进入实质性阶段,彻底改变了“街区一体”的传统管理模式,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安全环保等28类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属地承担,将园区运营、基础建设、投资融资等7类开发运营职能交由专业公司承担。

东营高新区还设立了2支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正推进规模5亿元的高端装备投资基金和10亿元的医药产业基金……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行,打破了原有部门间的政策壁垒、资源壁垒,放大了体制优势,提升了服务效能,使高新区主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责主业更加突出。

打破“铁饭碗” 有为才有位

“拿到高新区的聘书,我从事业编制干部转变成了聘任制员工。能上能下、富有活力的选拔机制,有压力,更有动力,激发出了我更大的工作激情。”东营高新区经济发展部员工陈向花谈到自己身份的转变时,对未来事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推行全员聘任、合同管理、绩效考核,一场场全员聘任制的改革,激活了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我们探索建立了‘激励薪酬+绩效考核’的全员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岗位职责设定工作目标,引入KPI关键业绩指标,实行‘量化考核、按岗定薪’,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变‘领工资’为‘挣工资’。”东营高新区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皓亮表示。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干部活力,东营高新区通过建立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48名年富力强的干部通过无差别选聘的方式走上了重要岗位,中层干部形成了“70后、80后干部为主体,90后崭露头角”的新格局,干部能上能下、结构更加优化,灵活高效的选人用人方式初步显现。

直面体制机制改革中的痛点难点,以市场化和去行政化为方向,机构实现“瘦身强体”,主业得以“轻装上阵”。在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东营高新区从机构整合重组到全员聘任、KPI绩效考核,每一项改革内容,都瞄准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1至9月份,东营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63.11亿元,同比增长7.6%,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7亿元,同比增长13.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2.93亿元,同比增长17.78%。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刘智峰)

新闻推荐

实干跑出“加速度”点燃发展“强引擎” —“十三五”双招双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郑代玉衣笠玮“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十三五”时期,是全市“双招双引”工作极不平...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