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构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 让群众诉求“一扇门进出,全流程办结”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张占云
因为小区门口一个公交站点的设立,李东升成了居民眼中的“贴心人”。
时间回到一年前。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东利小区居民代表李子玉找到东利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东升,把一个“老问题”摆在了他面前——被挪走的公交站点何时能再挪回来。此时,距离李东升上任仅仅四个月,而这一问题却被提及了无数次。
一个站点缘何引起那么多关注?东利小区有1274户居民,60岁以上的老人占7成。小区东门曾经设立过公交站点,老人们乘车非常方便,但由于站点距离小区门口和便民市场过近,存在安全问题。借道路改造,交通部门将站点移到了距离小区门口800米的位置。也正因为这800米,引来了不少争议。“老人们乘车不便,碰上雨雪天气出行更是困难。”李子玉告诉记者,因为公交站点一事,小区居民最初向社区反映,但因为职责权限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
不久前,东利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成立,这让李东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依托东营区构建的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李东升将公交站点设立问题反馈给了街道矛盾调处中心,街道将这一问题提交至区矛盾调处中心,后由区矛盾调处中心转交至交通部门办理。很快,由区交通运输局、公交公司、社区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四方会谈”在东利社区举行,经过实地调研、征求意见及安全评估,最终,站点在居民的一片掌声中挪回了原处。站点的一侧还设立了人行道,让居民出行方便的同时保证了安全。李东升也因为这件事,获得了上任以来最大的一次群众认可,社区工作也较以往开展得更加顺利。
针对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分散、上下联动不畅、群众“不认路”和“多跑路”等社会治理问题,东营区按照“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的思路,重塑区、镇街、社区三级社会治理架构,推动资源集成式整合、体系系统化重构、运行全流程再造,打造一窗受理、访诉一体、集成联动、一站化解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了群众所有诉求调处“最多跑一地”。
在区级层面,建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整合信访、政法、人社等13个部门单位的矛盾化解、接访处访、法律援助等30余项职能集中进驻,推动实现群众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诉求“走进一扇门、问题全办结、怨气全消除”。在镇街和社区层面,建设有专门阵地、有专职调解员、有规范运行机制的实体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全区84个社区全覆盖,打造15分钟社会治理服务圈。健全区、镇街、社区三级闭环办理、吹哨报到、会商研判、反向考核等机制,推动群众的“烦心事”“堵心事”在“家门口”得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化解。
“东营区坚持以问题倒逼改革,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区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12345政务热线‘四位一体’运行,打造部门联勤、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平安东营区综合体,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东营区实践。”东营区委书记成秋林说。
据了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运行以来,群众基本诉求实现了1天内解决,新发生信访事项即发生即化解,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理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超过98%。
新闻推荐
记者李萍报道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月底,天气渐渐变冷。今年的11月7日就将迎来立冬,再“身强力壮”的男生都...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