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 全民参与 开启幸福美好生活
2009年1月7日,为纪念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倡导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运动,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
2020年的8月8日是第12个“全民健身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全民健身 助力全面小康”。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全民健身,改善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水平对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那么,11年过去了,东营市在全民健身方面做出了哪些工作?全民健身的覆盖度够不够高?“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健身呢?
从“15 分钟”到“10 分钟”,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在加速
网球场、乒乓球台、秋千、腿部按摩器、太空漫步机……这些健身设施所在的地方可不是什么体育馆,而是万达花园的运动休闲区,这样的情况,在东营市各个小区随处可见。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对此,东营市领导班子积极研判,率先行动,把标准提得更高,把行动做得更实,将“10分钟健身圈”列入了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中。从“15分钟”到“10分钟”,意味着投入的加大,增加了市民健身的便利性。
“最初,方案的建设目标是为东营市85处城市社区和191处农村社区配齐健身路径、室外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室内乒乓球室等健身基础设施,使得人们离开居住场所,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找到一处可供健身的设施、场所或场地。”市体育局群体科副科长闫艳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建设,东营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供给更加充足。截至目前,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1696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8%,已基本实现“10分钟健身圈”的全覆盖,位居全省前列。
成绩的取得源于多年坚持付出,近年来,东营市以《东营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年)》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一圈、两廊、三区、五组团”的总体架构,建设具有体育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全民健身公园、运动休闲广场、游园共288处,建成健身步道1200多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主干道路旁、主要水系旁全部建有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4平方米,远超全省人均水平(1.91平方米),具有东营水城特色、绿城特色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基本成型。
硬件设施有了,软件也要跟得上。闫艳介绍说,过去几年,东营市一方面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411名,占人口比重达3.4‰,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项次,进行骨龄测试、人体成分测试等不低于5000人次……各类健身服务的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全民运动健身。另一方面,以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和黄河口(东营)国际自行车赛为依托,组织开展了热身赛、训练营、游黄河入海口、省亲跑团、友好城市交流、健身展演、啤酒美食节等百余项配套活动,举办的各类县级以上全民健身活动达1000多项,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不断加速。
“我要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健身冲动”变为持久行动
得益于各类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全民健身的不断宣传,人们的健身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我健身”开始转向“我要健身”。
27岁的陈女士是一名文字工作者,从大学时期被几个好友拖着去操场跑圈,到现在每周三次健身房、每天一次晨跑拉伸,5年多来,健身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体质也变得越来越好。“伴着运动的节拍和汗水的挥洒,一切压力和烦恼都消失不见了。”陈女士说。
在夏日的新世纪门,每到傍晚,喷泉喷涌、灯火璀璨,广场舞、交谊舞此起彼伏,轮滑、街舞你来我往,构成了城市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68岁的李元辉就是其中的一员,身着华服的她,和她的姐妹们一起,随着轻扬的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一 开始也不愿意来,但是跳着跳着,就喜欢上了。”李元辉笑着说,每天跳一跳广场舞,让她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年轻,老年生活也变得更加优雅和从容。
同样的,还有每周必须要约一次足球的银行职员李全成,每周都会参加各种篮球赛的化验员高明义,隔几天就要喊上好友“杀一场”乒乓球赛的教师王臻……
“要我健身”变为“我要健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大军,人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截至目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40.1%,主城区达到了43%。
——— 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2.9%。
——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到6.72%,达标率达到87.89%。
——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占监测总人群的21.5%。
……
同时,健身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人们有了更多的健身选择。武术、太极拳、指弹球等传统运动,冰雪、轮滑、儿童平衡车等时尚运动,健步走、骑行、游泳等大众无门槛运动,再加上“百千万”三大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市运会成人组等各类比赛,人们开始从一时的“健身冲动”向持续长久行动转变,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从“线下”到“线上”,居家健身让处处均成“健身房”
“左边!”“上边!”“接住了,别丢球!”
……
在东营市状元府邸小区的一户人家,男主人程涛正和他的儿子程思远玩着一款VR网球的游戏,借助几个小小的电子设备,在自家客厅里,就可以玩一场酣畅淋漓的网球比赛。而这,正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健身的新选择———居家健身。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很多人意识到健康、免疫力的重要性,而健身正是主动健康,强化免疫力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可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健身场馆都被临时封闭,想健身却又无处可去,居家健身也就快速发展了起来。
一方面,市体育局在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推出了“抗击疫情、居家健身”系列运动科学健身指导110余期,包括有氧健身操、体能训练、功能性训练等健身知识;开展“全民健身月”网络健身活动,设置广播体操、呼啦圈足球、跳绳、家庭铁人三项等9个项目。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在家科学健身,增强体质,改善情绪,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开始开动脑筋,或利用电子设备玩各种体感游戏,或跟着电视、电脑进行线上瑜伽、线上舞蹈,或利用身边的家具、办公器具甚至徒手进行简单的健身习练……一个个的健身小妙招层出不穷。这些小妙招又通过不同渠道和方法进行推广传播,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丰富人们的居家生活,增强居家人群体质,强化了防病和抗病能力。
习惯的养成就是最好的教育。长时间的居家并没有打消人们健身的热情,相反的,让不少人养成居家健身、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健身的习惯。从“线下”到“线上”,从户外到居家,只要心之所在,任何地方都是运动场,任何场所都是健身房。
如今,随着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家都开始走出家门,回归正常的生活。这个时候,不要忘记居家健身时曾拥有的劲头和快乐,无论是居家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抑或是等公交、地铁的闲暇时间,都可以利用特殊时期学会的健身小妙招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让这份健身的快乐更长久、更有力地留存下来。
(记者 周乃东 安劲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蔡文龙王敏实习生于松靖引言“谁肯甘心迷簿领,不如袖手傲家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安土重...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