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献石油
记者?衣笠玮 报道
20世纪70年代初,胜利油田建成投产,东营到处都是荒芜的盐碱地,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荒无人烟,到了春天更是风沙弥漫。荒凉,是许多石油人对东营的第一印象。
20世纪70年代也是胜利油田建设的繁荣时期,各个施工队伍埋头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扑在石油建设上。李福文正是在这个时候从军队退伍,转业来到胜利油田,参加石油勘探工作。“一心一意为祖国献石油”是李福文来到胜利油田的初衷,也是无数石油人为之奋斗的目标。那时候像李福文一样的一线探井队工人,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早上起来就从简易房直奔施工现场,除了中午草草地吃一顿饭,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一直干到深夜才返回休息。
“我刚进入油田的时候,没有大型机械、没有特种车辆、没有平坦公路,有时候为了打一口井,一个小队八个人抬着近半吨的设备长途跋涉,穿过一米多高的草地,双腿沾满了厚厚的泥巴,依然坚持着把井架扛过去。”李福文说。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后勤保障又跟不上,李福文和同事们只能在水沟饮水,吃粗粮果腹,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进行石油勘探和安装工作,为油田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5年秋天,孤东油田开发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李福文借着倒班的机会坐车到城里商店买点生活用品,到了下午错过了回井队仅有的一辆车,商店的老板劝说李福文留在这休息一天,明天再回井队上,李福文果断拒绝了,和商店老板说:“我还上夜班,我要跑回去。”为了不耽误工作,李福文顺着小路往回跑,徒步走了一百多里地,脚和鞋都磨破了,等跑到井上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正好和上夜班的工人们会合,一起走上岗位。
在艰苦的采油过程中,就是这样无数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坚忍不拔地坚守阵地,才撑起胜利油田事业蓬勃发展的天空和美好的明天。他们一边采掘乌黑的石油,一边采掘理想的光芒,把追求的目标装进油车,输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今年3月东营市金融辅导队启动仪式完成以来,东营融和村镇银行高度重视金融辅导队工作,成立了高素质金融辅...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