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胜利通海集团东营天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主业不跑偏 专注信息化让油田变“智慧”

东营日报 2020-07-27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怀苹

站在河口采油厂生产指挥中心内的显示屏前,3000多口油水井及周围环境尽收眼底。巡检员一边做记录,一边调度屏幕里油井的生产作业。“以前巡检要跑遍每一口油井,现在只要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完成。”

让采油工从“蓝领”变为“白领”的原因,在于河口采油厂信息化建设。而为采油厂提供服务的就是坐落于河口区的山东胜利通海集团东营天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蓝科技”)。天蓝科技是胜利油田改制企业,隶属胜利通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为更好的服务油田信息化建设而成立,目前在新疆和青岛有两家子公司。

从成立时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100多人,业务量也从当年的几十万元发展到1.3亿元的天蓝科技,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改革攻坚、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表彰奖励大会中接过了“四新”经济示范企业的荣誉。而其背后的发展逻辑要从他们聚焦主责主业不跑偏,专注油田信息化建设说起。

立志成为油田信息化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在大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工作重点也逐步转移到提高油田综合管理水平上来。地处渤海之滨黄河故道入海口处的河口采油厂隶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管辖着渤南、埕东等14个油田,3000多口油水井,是胜利油田重要产量阵地。

1999年,几个年轻人怀着憧憬和期待,来到通海集团,成立胜通新科技开发中心,立志要为油田信息化建设作出点成绩。一个围绕油田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公司诞生了。

输油管线防盗、检漏实时监控系统是这一时期公司的“拳头产品”。“当时输油管线上的盗油现象比较严重,公司成立后我们就开始根据客户需求搞研发攻克。”公司总经理谭志军回忆。当时,技术研发人员24小时盯靠在现场,不停地做打孔、放油实验,测试设备报警准不准、位置精不精确。经过上百次测试后终于研发成功,并应用到河口采油厂的输油管线中。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准确判断出输油管线是否有盗油现象并准确定位出泄漏点,每年为油田挽回上万吨原油损失。如今,经过技术迭代更新,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技术还走出河口,走出东营,应用到中原油田等其他油田的输油管道中。

接下来的几年,公司还涉足电容补偿柜、注水泵站变频控制系统、高效分水器自控系统等领域,逐步填补了河口采油厂信息自动化领域空白。当年那些年轻人立下的志向正在一次次的研发与实验中变得更加明晰起来。

聚焦主责不跑偏,心无旁骛攻主业

2012年,为适应油田新形势发展,通海集团将原来的压力容器和电站业务分离出去,成立了主营信息系统集成、智能电气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天蓝科技。虽然几次更名,但他们为油田信息化建设助力的那份初心始终没变。

这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辉历程的胜利油田,正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的困境,传统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亟待变革,油田“四化”(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建设提上日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直聚焦油田信息化主业的天蓝科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公司中标胜利油田第一个四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鲁明桩23示范区工程,为“四化”业务开展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油田“四化”建设的优选集成商和生产商,成功进入河口、鲁明、孤东、现河等十六家油田开发单位。

信息化提升是以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在完成数据采集、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巡井等。“通过对关键节点参数实行智能化趋势超前预警,满足了无人值守和远程生产控制的需要,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谭志军说,“以前需要几十名工人野外巡检,现在只需在室内操控。油井启停也是自动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风险小。”

数字化建设,是对传统油田管理模式的变革。河口采油厂信息化建设完成后,8个管理区释放人力资源1300余人,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运行方式,为新型采油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目前,天蓝科技研发的采油平台PC系统集成、自动化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等实现了数据远传、油井远程启停、远程调参,使油井完全达到无人值守条件。不仅陆上油田,天蓝科技还进军海上,负责了渤海湾近一半的海上平台自动化项目。

用专业化服务让油田变得更“绿色”

天蓝科技已有二十多年的油田专业化服务经验,业务遍及胜利油田各采油厂。除了让油田更“智慧”,天蓝科技还致力于节能环保技术,让油田变得更“绿色”,引进开发油井节点、余热代气利用等技术,在油田绿色低碳发展和技能减排领域又竖起一面旗帜。

一直以来,由于部分油井采出的原油黏度较大或液量较低流动性差,需要为原油加热促进流动。此时,加热炉在原油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然气需求量巨大。而在河口孤岛埕东联合站内,外输的原油加温不再使用天然气,而是利用“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采用污水直接换热工艺,开创油田污水余热低耗高效开发利用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的不断推进,胜利油田不少油井进入高含水阶段。“经过多年开发,河口采油厂埕东油田含水量上升。在采出液中包含巨大的热量,如果不利用就浪费了。”谭志军说。为此,天蓝科技投资建设了埕东联合站余热代气项目,制取80℃90℃热水用于原油收油、脱水和外输加温,这也是国内首次利用采油污水余热回收的示范项目,年替代天然气576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9804吨,实现了石化能源利用向清洁能源利用的变革。

专注油田信息化发展一直是天蓝科技的发展愿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未来,他们将不断做精做专做强,在让油田变得更“智慧”更“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

新闻推荐

东营市“携手共建文明城”市民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本报讯7月23日,东营市“携手共建文明城”市民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安宁社区举行启动仪式。...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