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司法局 打出组合拳 民工不忧“薪”

黄河口晚刊 2020-07-25 00:30 大字

本报讯 “真是没想到啊,我们一分钱没花,还把欠了十年的钱要回来了!”7月17日,市司法局通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确认”工作模式,成功化解一起十年欠薪积案,为10名农民工讨回欠薪十万余元,让他们不再忧“薪”。

“俺们都是外地的,这个活儿干完了就去另一个工地接着干。为了要这钱,俺真是来回跑断了腿……”7月14日,李某国等人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讨薪维权,还没等坐下,便倒起苦水。原来,李某国等10人于2011年在东营市一个工程项目中从事瓦工工作。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某建筑公司应支付他们的十万余元务工费一直未结清。十年间,他们为了追讨欠薪想尽办法,却一直没有回音。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此案双方有意愿坐下来解决,存在调解可能。本着调解优先、应调尽调的原则,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人民调解中心进行会商,启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确认”工作机制。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法律知识欠缺,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他们的援助申请,并开通了欠薪维权“绿色通道”,当天完成审批,指派山东崇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牟莹盈办理此案。同时,市人民调解中心向双方告知了调解原则、调解纪律、调解程序,审核并受理了他们的调解申请。

7月17日,市人民调解中心主任、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东营仲裁委员会仲裁调解员、法学专家组成调解小组,四名农民工代表、法律援助律师,及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参加调解。纠纷双方就劳务费数额、支付资金来源和支付方式分别进行了陈述,法律援助律师围绕案件证据、主张等方面进行了依法代理,人民调解员对双方提出的证据和观点依法进行了审核和认定。经过一上午的紧张调解,纠纷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建筑公司于8月16日前一次性付清所欠工资。东营仲裁委员会现场受理了仲裁确认申请,现已向双方送达《裁定书》。

这次为农民工高效维权的案例,是打通农民工维权痛点、难点、堵点,切实降低维权成本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确认”工作机制,依托“掌援宝”“智慧调解”远程办案功能,实现农民工讨薪案件远程法律援助受理和云上调解,让农民工少跑腿、不跑腿,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王永春 袁建梅)

新闻推荐

未雨绸缪迎“大考” 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良范

编者按当前,东营市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面对汛情,东营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