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在水务一线绽放最美芳华
又是一年汛期到。水务一线的工作者们重新开启一年当中最为紧张和忙碌的“防汛模式”。他们分属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经历,却共同坚守在水务工作第一线,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绽放着最美芳华。
劈波斩浪的海堤“守护人”
在市海堤管理处明海管理站,一台台备用发电机有序排列,广利河的河水在站台下奔涌,站长张立国正带着2名工作人员监测水位,但这里却没有一张椅子可以坐下。“我们这里是城市排涝的关口,必须时刻监控着水位,防止海水倒灌,基本是没有时间休息的。”张立国说。
明海闸是东营市重要骨干河道广利河的入海口东大门,位置重要、作用巨大,承担着东营市内陆淡水资源的拦蓄和防止下游海水倒灌重要作用。去年台风“利奇马”造成特大风暴潮,明海闸前水位达到3.1米,给东城安全度汛带来了严重威胁。张立国带领全站同事严阵以待,所有人员全部取消休假24小时坚守在管理站,随时调度和处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强风暴潮来临时,张立国顶风冒雨观测水位,了解到河道上游漂浮着杂物、干扰水闸的控制后,他把安全绳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一头由两名同事拉着,不顾个人安危下探到闸门起闭处用斧头把树枝清理干净,又徒手把挤压到起闭槽里面的编织袋、芦苇等杂物扯拽出来。虽然两手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但是他不为所动,坚持在闸下工作了3个多小时,终于把阻水杂物彻底清除,保证了闸门起闭顺畅不阻水,河道洪水下泄畅通,从而防止了风暴潮发生时可能会产生的倒灌现象,充分发挥了闸门挡潮和泄洪的作用。
工作之余,张立国还带着同事们深入钻研闸门起闭、电机维护、钢丝绳保养等有关业务知识。为改善管理站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家一起整理院落,栽种上应季水果、蔬菜、鲜花,把管理站打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管理站在今年被授予“东营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看着管理站变得越来越好,张立国露出欣慰的笑容:“明海站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管理好明海站、守护好海堤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会继续破浪前行,为水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退伍不褪色 志保百里河道安澜
在市河道管理处仙河管理分处退伍军人王俊光的办公桌上,五本厚厚的河道巡查记录格外醒目。里面详细记录了他巡河10余年来的工作情况:“2008年至今,对河道巡查工作从未间断过,截至目前,共填堵大小冲口100余处,累计制止设置各类阻水障碍物、破坏堤坝、违法围垦河道等行为共计400余起。”这一个个严谨的数字正是王俊光性格的真实反映。
2008年1月王俊光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市河道管理处仙河管理分处。这里是最偏远的基层站所,从来到这里第一天,他就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干就要干好,强烈的责任心是王俊光最大的闪光点,在他的心里,单位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对于每天的工作任务,哪怕不吃饭、不休息,加班加点也必须当天完成。
2018年8月抗击台风“温比亚”期间,王俊光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始终盯靠在挡潮闸上,根据现场雨情、水情、潮情适时启闭闸门,大风大雨将他浑身淋透,他来不及换衣服就继续顶风冒雨沿河巡查。一天晚上10点钟左右,王俊光巡查到闸上游约3公里处发现一处河堤面临决口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通知当地养殖户、油区工作站转移人员并调来机械设备对危险段进行填堵修复。由于抢修及时,避免了附近油区和养殖户、盐区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风吹雨淋让王俊光已经发了高烧,但当时又赶上主线电力受到破坏停电,他并没有因此退缩,立刻联系协调海港电力公司,经过3个小时的应急抢修恢复了供电。事后,当地居民纷纷打来电话、发来短信表示感谢。“请你们放心,有我们水务人在,就不能让你们受到任何损失。”王俊光这样回复。
他的付出被群众看在眼里,更记在心上。今年,王俊光被授予了五一劳动奖章。扎根基层10余年来,王俊光就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他退伍不褪色,守护着百里河道安澜。面对别人问他累不累时,他总是笑笑说:“累是有的,但累并快乐着,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水务人,我会继续干下去!”
身残志坚 源头活水送到百姓田间心头
他腿部有残疾,却干着正常人工作量两倍的活。每天从巡渠开始,一巡就是十几公里,特殊时期甚至要白天黑夜连轴转——— 他就是王庄灌区管理所新董管理站兼盐新管理站站长刘登兴。“每天干的是最简单的活,打交道的就是渠、闸、水,但对于我而言却是最重要的工作。”一句简单真诚的话语,正如刘登兴本人一样质朴无华。
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刘登兴就一直工作在水务一线,到现在已经31个年头了,管理好42.94公里渠道、4座节制闸和40多个支门是他的日常工作。他说:“我得把它们当亲人一样,照顾好它们,因为它们起到调节水源的重大作用。就拿渠道说吧,它的建设与运转灌溉了40多万亩农田,惠及周边30万百姓,是我们农灌的核心设施,我们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它开展的。”
两个站的工作量正常人干起来就已十分不易,对于腿有残疾的刘登兴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他依然保持乐观:“我感觉每天巡渠这十几公里的路程,就像是我参加了一个‘残奥会’。”王庄灌区是个大灌区,范围大、战线长、人员少,为缓解春灌用水压力,探索创新推出了冬蓄春灌的工作模式,春节期间也就成了“抢”引黄河水的关键时期。工作这些年,刘登兴的团圆饭基本就是他的爱人带着孩子拿上饭菜在单位吃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棘手的难题。比如给下游供水时需要封堵上游的支门,以提高下游用水率,但是上游的百姓就不同意了:“堵起来我们怎么用啊!”这时就需要有一千倍的耐心给他们解释。
如此艰苦的工作,为什么刘登兴能一直坚持在一线?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从接触这个行业起,就意识到这份工作对老百姓的重要性,虽然经历过了很多的无奈、困难,但好在风风雨雨这些年我也理清了头绪,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再苦再累也都抗过来了,我热爱这份工作。”朴实无华的语言,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解释。
精益求精 水厂现代化的“幕后英雄”
在市自来水公司南郊水厂,记者见到王小龙时,他正在调试设备参数。“虽然现在的仪器都是自动化的,但也要时不时关注一下它们的状态,以防出现不必要的故障,确保能时刻把优质水源送到百姓家里。”王小龙说。
“小龙是1997年来到水厂的,那时候条件有限,不能给他配电脑,他就自己带着电脑来工作,我们就觉得,这个小伙子的工作劲头很足。”市自来水厂厂长蔡传义介绍说。王小龙现在主要负责水厂配电设施日常维护及抢修工作,兼顾水厂各扩建工程电器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多年来,他处理了大大小小的电气设备故障几十起,为水厂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水厂“V”型滤池的“PLC”系统出现了故障,致使整个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厂运行。当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王小龙接到电话便立马从家里赶了过来进行维修,等他一项一项地调整好设备参数,逐渐让设备恢复运转时已到半夜。“无论何时何地出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他。”王小龙以一颗爱岗敬业之心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
王小龙把学习作为干好工作的首要条件,除了出色的电气技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PLC编程、SCADA系统等计算机课程,自己编程设计了许多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中,“水厂工艺数据存储和可视化系统”实现了通过手机和电脑对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为水厂节约了近十几万的维护和管理费用。
“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王小龙牢固树立的职业理念,他说:“我还会继续学习下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水厂奉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 于明嘉 通讯员 孙光辉)
新闻推荐
记者王苗苗报道市民赵女士马上就要从某企业退休了,因为家庭原因,她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五险交的也晚,像她这种...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