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牛庄镇东庞社区 党建引领融合发展 建设新型农村幸福社区样板

东营日报 2020-05-21 09:51 大字

驱车通过一条干净的田间道路,两边是绿油油的麦地,很远就能望到一片红色的楼房矗立在田野乡间,那就是位于东营区牛庄镇西5.5公里的新型农村社区——— 东庞社区。“快跟着我,我带你们转转我们美丽幸福的新社区……”走进东庞社区,热情的网格员刘燕燕拉着记者到处看看:怡邻广场上孩子们正在追跑嬉闹,文化礼堂里传出阵阵扬琴声,原来是社区的吕剧爱好者们正凑在一起排练吕剧表演。干净、整洁、和谐的氛围,是记者对这个新型农村社区的第一印象。东庞社区始建于2012年,2015年完工入住,原西庞、东庞、大武、黄庙、卢家、西小武6个村816户2195名村民全部实现集中居住,是东营区首个合村并点居住示范社区,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东庞社区建设实现了村居融合,但传统治理体系很难适应新型农村社区格局。为此,牛庄镇以支部融合为抓手成立东庞社区党委,使其成为引领融合互促发展的引擎力量。”东庞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秀军告诉记者,“东庞社区共有党员141名,2017年年底顺利完成社区党委选举,产生社区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党委委员5名,顺利完成6个村党支部融合,成为东营市第一个完成‘党组织融合’的农村社区。同时在‘大党委’下,探索成立了6个功能性党支部,统领6个方面的工作,在社区内设岗定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区管理服务存在问题,实现党建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

东庞社区作为合村并点的居民区,首创实行“微网格”细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14个网格,建立“1+N+X”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即一个网格长、N个专职网格员、X个网格协管员,全部由党员担任,使组织力量下沉到小区、拓展到楼栋、延伸到居民。通过党建融合发展,用最短的时间为社区居民念好无形的“社区规约”经,迅速转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适应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民生活。

作为6个村居民交叉居住的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在精神层面没有实现深度融合,还存在“我是这个村,你是那个村”的感情隔阂。牛庄镇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打好文化融合组合拳,切实打破“居合心不合”的心理桎梏。东庞社区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布局,增设了历史文化展厅、廉政教育展厅,以吕剧为主题打造文化礼堂,主动为居民提供“融合的地方”。充分发挥吕剧故乡的文化优势,打造“一个群体、一个队伍”,即20人的吕剧爱好群体和七鼓点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吕剧排演,居民通过文化活动载体实现互通互融。同时,为解决居民“不好意思融合”的问题,以党员引领示范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形成了“社区活动人人参与”的认同感和“社区居民团结一家”的生动局面。

集中居住后,为避免“农民带着锄头上楼”现象发生,彻底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之间的矛盾,社区党委适时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打破土地碎片化制约,实现了农民生产资料和土地的高度融合。一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成立了东营市第一家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的家庭农场——— 金丰农场,流转社区全部土地。农场规模达6500亩,购进农机100余台,建设晒场3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形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的发展局面。二是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社区土地流转后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催生了“新型农民”群体。依托金丰农场新型农民培训中心,开设家政服务等实用课程,先后转移社区用工4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解决劳动力近200人。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长安生物质能源公司深度合作,逐步对社区玉米、小麦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既解决麦收秋收季节秸秆焚烧问题,又实现亩均增收150元。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实施粮食仓储、面粉加工等项目,发展经济林产业630余亩,努力打造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地、城市人的休闲地、农村人的就业地。

(记者 葛占霞 通讯员 刘叶叶)

新闻推荐

“回收小哥”上门取件再生资源回收新尝试

“扫一扫二维码,我们上门回收,再集中分拣处理。”东营蓝桶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向村说。武向村负责的东营蓝桶...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