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 组团式服务 全天候在线 基层共治共建的“河口样本”

东营日报 2020-05-20 15:21 大字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天花板”,实现治理服务由“单兵作战”变为“组团作战”,河口区委政法委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系统谋划思考:

——办好大家的事儿,必须集众智聚众力。

今年以来,河口区委政法委高起点谋划建立网格服务全天候、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打造了“红黄蓝”三支队伍,许多新机制新办法见效明显,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一些以往存在的治理“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趟出了基层共治共建新路子。

组团式服务

打造“红黄蓝”三支服务队,唱响社会治理“大合唱”

在河口区河安社区,“有事就找调解团”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不久前,该社区住户因邻里噪音问题,导致邻里矛盾严重激化,网格员微信群内巡查发现问题后上报社区,社区紧急组织“达人”入户调查,矛盾得以化解。

“我们组建‘乡贤达人调解团’,既方便居民矛盾在家门口解决,同时也加深了群众与社区的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六合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孔梅英说。

像河安社区一样,在义和镇,该镇以村民小组为依托,将每个网格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个党员中心户,联系周边片区群众,构建“五分钟生活圈”。

化零为整,组团服务。

“红袖标”核心引领。河口区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在10至20户中选任一名常驻党员中心户,主动开展网格八小时外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惠民政策宣传等。

“黄袖标”专业带动。在农村,以村“两委”成员、警务助理为专业团队作为日常网格巡查的补充力量和网格八小时外的替补力量;在社区,以社区警务、居委会、物业为专业团队力量。

“蓝袖标”全面整合。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在网格治理中的积极补充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有计划、有主题的入格开展工作。

得益于“红黄蓝”组团式服务团队的工作,河口网格服务管理已由“被动处理问题”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政府独奏”变为“社会合唱”。

全天候覆盖

24 小时服务“不断线”,有求必应一呼百应

“俺两口子吵架,岳母总是偏袒俺对象,越想越气。”

“从小对孩子管得太严,孩子现在不愿意和我交流,很内向。”

……

通过一个热线,研究一类问题,化解一片矛盾。这是河口区“河枫细语”心理服务热线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24小时服务既在“线上”也在“线下”。在河口区义和镇大牟管区,网格员每天走街串巷,帮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儿,并总结出了一套流程标准,“每日2次签到、3项走访任务、4项基本任务、认真履职8小时”,全天候心贴心服务赢得了群众满意。

今年以来,河口区建立网格巡查移交机制,8小时之外及节假日,由网格工作团队担负起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紧急事件及时联系网格长,非紧急事件待工作日移交给网格员,实现了“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声”有人听,“忙”有人帮。

如今,在河口,熟悉本地情况的网格员在服务群众中优势明显,他们是“活户籍”、“活地图”,熟悉农村、社区情况,能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服务。

智能化支撑

上下贯通精准高效,“数战数决”反应快

近年来,河口区运用大数据手段创新社会治理,取得较好成效。

打开“河口新街坊”微信公众号,市民可就近加入定位所在的服务网格,动动手指即可向村居、社区反映问题需求,了解物业、购物、出行、美食等信息,快捷办理房屋出租、窗口预约等事项。这是河口区利用智能化手段破解群众难题的积极尝试。

依托小网格,用好大数据,掌握主动权。河口区不断拓展丰富“大数据+网格化”应用,让数据“多”起来、“实”起来、“动”起来、“跑”起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大数据应用的推广,也方便了日常生活和自身防范。“这个小程序不错,经常发布疫情防范信息,非常有用。”提起微信小程序“社区e家”,河口街道德盛街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数据平台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小问题的快处理,更实现了难点问题的妥善解决。借助网格平台,河口区各级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上下协同、快速处置、破解难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020年,河口区将以全面推广使用“河口新街坊”为契机,创新服务手段,加大服务力度,在构建服务群众网络平台基础上,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度、温度和力度,不仅做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而且办就办好、好到百姓心坎儿上。

未来可期,一个更加稳定、平安、和谐的河口正在向我们走来……

(记者 王俊杰 通讯员 孟维娟)

新闻推荐

东营市向25 个公共服务单位发放100 辆公益轮椅

本报讯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5月15日上午,东营市举行庆祝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轮椅发...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