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可能”到创下国内纪录 东营港一个项目激活一条主产业链

大众日报 2020-03-19 09:36 大字

□记者 贾瑞君 李明

通讯员 陈仕钊 报道

本报东营讯 3月17日下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同贤再次来到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调研200万吨/年对二甲苯及250万吨/年PTA项目。从去年5月份开工以来,这个施工现场,杨同贤来了不下50次。

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总投资114亿元,是山东省唯一列入国家石化布局的芳烃项目,也是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我国对二甲苯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增强基础化工原料保障能力。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迫切任务,开发区规划了芳烃、乙烯、丙烯、碳四4条产业链条,而建设对二甲苯项目正是发展芳烃链条的第一步。”杨同贤说,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对二甲苯一直以来依赖进口,“上马”对二甲苯项目成为开发区上下的共识。

杨同贤回忆,最初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争取项目审批。把工作往前做,杨同贤召集相关单位开始就建设该项目的条件、意义、可行性等准备材料。14大类、上百份材料,累计上万页,摞起来有半米多高的书面材料需要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连续通宵作业是常有的事。

细致的前期准备、开发区完善的产业规划以及可期的发展前景等让相关部门最终认可,项目布局终于走完“第一步”。随后,项目评审、考察等一系列工作马不停蹄展开。“记不清跑北京多少次,仅发改委一个部门我就去了26趟。”杨同贤笑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5月8日,该项目成为全省首家储备转规划项目。压茬推进、慢者先行,开发区相关部门在跑项目的同时将能提前准备的手续都做到了“只差一步”,项目转规划到立项手续完成仅用了1天时间,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了不到3天,创造了国内同行业最快速度。

速度快不代表过程的轻松。项目立项前必须要经过公示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公众对二甲苯项目的误解,公示如同“大考”。为了保证公示的顺利进行,开发区制作科普材料、各类预案,与网上反对意见激烈的人员面对面交流,并连续组织3场辩论会,公示阶段顺利完成。2019年5月,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如期开工。

前段时间,对二甲苯项目建设需要的近10台大型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卡了脖子”。设备体积过大,高速公路无法通行,走海运的话上岸道路又过于狭窄。开发区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开会研究,最终确定了一条专门的海运路线,协调出一个油田码头供其专门使用,为了让设备顺利上岸通行,还临时拆除了21处监控设施,10公里公路隔离带,调高1处高压线路。爬山过坎,第二套对二甲苯项目又于3月12日顺利奠基,而一期项目最快5月份就可投产。

从“不可能”到创下国内速度纪录,东营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将带动芳烃这条长长的石化主产业链。今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确定了总投资806亿元的116个重点建设项目,涉及港口建设、工业项目、基础配套、安全环保、智慧园区、民生工程等多个方面。

项目建成后,对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意义重大。

新闻推荐

来自东营驰援湖北战“疫”一线的报道 援鄂医疗队队员赵青青:“好样的”背后是一次次咬牙坚持

一把生锈的大剪刀、一个大号塑料方便袋、一把凳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东营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赵青青以“托尼·赵”的...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