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师名校长培养:擎起教育发展新未来 东营市助力教师与校长成名成长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通讯员 田照清 季俊昌 许冬晓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先生的名言,直至今日仍然是教育界的振聋发聩之音。做好教育内涵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高效高端发展大文章,积极探索师资培训和名教师名校长培养新路径,是东营市在促进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层次发展过程中的锲而不舍。
近年来,东营市积极落实“人民满意为主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教育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
现代教育的高质高效高端发展和科学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的因素。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因素、特别是教师与校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核心是树立和践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促进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东营市也要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同时,努力把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上,促进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层次发展。
毫无疑问,质量和内涵的提升,要依靠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和校长队伍,塑造和培养更多的名师名校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的期许。
大力培养名师。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道德品行的好坏、教学能力的强弱、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世界发达国家很早就把培养优秀教师作为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国际“卓越浪潮”的推动下,2014年8月18日,我国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自此,围绕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在全国展开。
积极培养名校长。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所好学校。东营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需要建设好校长队伍,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展现独特办学风格和善于与时俱进的名校长。所以,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或者说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由此带动全市校长队伍素质的提高,使之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无疑是一个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
2
名师名校长这个群体在整个教育队伍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证自明的。须知,这是一个亟需名师名校长的时代,优质的教育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名师名校长来引领。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对教育政策能否落地、教育目标能否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教育家来办学,让真正爱教育、懂教育、能干会干教育的人来办学,一直是社会的呼唤。东营市大力培养名师名校长,正是把这些爱教育、懂教育的“教育家”发掘出来。可以说,名师名校长代表着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名师名校长可以带动一所学校、一个学科、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如果把整个教育队伍比作一个雁阵,那么名师名校长就是名副其实的“领头雁”。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个雁阵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所谓名师,是指“有名望的教师”或“卓越教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对“卓越教师”的界定是“高素质专业化”,具体为“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我国也有学者给“名师”下了一个定义:名师,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具有人格魅力、见解独到,在一定范围内做出突出贡献,形成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
所谓名校长,有的称为“教育家型校长”,是指具备高远的教育追求、强烈的教育情感、个性鲜明的教育思想、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广泛深刻的教育影响这些特征,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成就为教育界和社会广泛认可,甚至在教育发展史上能留下难以磨灭印记的校长。名校长所具有的角色要素有教育思想、教学思想、学生观、教师观、职业情感、角色责任、管理能力与管理思想、交往能力、个性特点、成就感、角色认知、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教育理论素养、价值追求等。
各个地方的教育情况不同,界定和评选名师名校长的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名师名校长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特质。对于名师和名校长的评选,东营市有一个明确的评选标准,既重办学业绩、教学成绩、荣誉表彰、课时工作量等硬指标的要求,又看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等软指标的考量。在《“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方案》中,对名师和名校长的推荐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名师推荐人选要获得过市级“优课”或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等称号;有足够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教学业绩突出等等。名校长推荐人选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治学严谨,廉政勤政,办事公道等。
3
名师名校长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名师名校长培养过程中,东营市除了关注外部的力量,更关注其内在力量。认为名师名校长不是捧出来的,应该是磨练出来的;名师名校长不是评出来的,需要时间的积淀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同;名师名校长培养应该把握住节奏,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其成长规律和社会公平原则;名师名校长应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辐射效应、示范作用和激励效应。名师名校长培养的着力点在于:
唤醒校长和教师的成长意识。通过专业引领,让校长、教师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愿望,能够自觉内省、不断反思,使学习和成长成为校长和教师的自觉追求和行为模式。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名师的培养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聚焦课堂、立足学科应该成为名师培养的一个着力点。鼓励自主性、个性化发展。只有赋予其宽松的氛围、开放的空间,才能激发校长和教师的独立思想和创新性的办学、教学行为,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注入源头活水,提供不竭的动力。
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健全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培养机制,建立了分层级、递进式、可持续的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是实施“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名师名校(园)长队伍,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方案》,要求加强对名师和名校(园)长队伍的培训提高和管理使用。《方案》规定,“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在全市遴选产生一定数量的“东营名师”和“东营名校(园)长”,建立形成名师名校(园)长群体,并通过专家引领式培训学习、实践反思、研读理论、实验研究等措施,将其培养成为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名校(园)长。
同时,《方案》规定,市财政每周期给予“东营名师”“东营名校(园)长”每人3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各县区、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也要划拨专项配套经费,并出台本辖区名师、名校长培养的有关政策。各县区根据名师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县区级名师评选和培养培训活动。
二是实施教师梯级培养战略。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2014年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教师梯级培养实施意见》,为全市骨干教师搭建起了“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名家”五级培养平台。通过建立教师梯级培养平台,让广大教师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梯级发展态势,实现了“分层培养骨干教师,整体提高全体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
截至目前,东营市共有在职齐鲁名师10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8人,齐鲁名校长5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6人;东营名师99人、东营名师建设工程人选48人,东营名校长23人、东营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9人。
三是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东营市印发了《东营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一批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从市级梯级培养中的“东营名师”和“东营教育名家”中遴选,名师工作室成员由6至10名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通过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方式,实现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工作室为载体,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方向,示范带动、抱团发展、整体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与专业成长。2014年12月,东营市遴选了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60名;2015年12月,东营市又遴选了47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9位名校(园)长主持人。为加强名师工作室管理,东营市印发了《东营市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暂行)》,要求对名师工作室实行分层管理、全程管理,细化对名师工作室的绩效评价,确保名师工作室规范高效运营。办法中还规定,市教育局给予建设周期内的名师工作室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各县区教育部门、市直有关中小学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元的配套经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所在单位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近四年,市教育局已经为年度考核合格的工作室拨付经费432万元。
工作室建立以来,其教研攻坚、人才培养基地和交流平台的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各工作室共申请、申报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近200项(次),通过专家鉴定结题的70余项,出版教育专著12部;各工作室赴北京、江苏、上海和济南、青岛等地培训达130多次,培训师资共1800多人次;各工作室还充分发挥平台的辐射、示范作用,通过自发组织的同课异构、送教下乡、教研论坛、成果推广等多种形式,在教师专业化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推广优秀科研成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加大“名师引进”力度。为更好地引进名师,带动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东营市在省内率先出台了《东营市名师引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东营市以外的省级以上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名校长或相当层次人员,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提出申请。引进的名师聘期至少5年,期满可以续聘,名师受聘期间享受以下待遇:给予安家补贴30万元;聘期内给予每月1000至2000元的人才津贴;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在市内落户等。《办法》的出台不仅为东营市吸引教育人才、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在充分发挥好引进人才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的基础上,构筑起东营教育人才高地。
五是继续加强名师名校长培训工作。“名师名校长”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而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搭建梯级培养平台,为名师名校长成长提供了载体;而建立灵活多样、时效性强的教育培训实施机制,则为名师名校长的发掘、培养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东营市以“共创共享教育幸福”为基本理念,面向“三支队伍”(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坚持“三高一保障”(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高质量运行,保障教育培训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并逐年提高),逐渐形成了以“突出点—拉成线—扩到面”为策略的全员覆盖培训体系。
所谓“突出点”,就是在现有培训资金和条件的制约下,遵循效率原则,首先关注和保障各个教育岗位上的骨干分子,形成优质教育的中坚力量。所谓“拉成线”,就是针对教育队伍日益多元化的培训需求,对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干部这三支队伍分别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所谓“扩到面”,就是充分发挥各个“点”、各条“线”的带动作用,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和各类活动载体,加快有效信息的传播,形成优质资源共享的整体培训格局。如,东营市依托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员培训工程,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每年组织全市教师全员进行网上选课研修,满足教师参训的多元化需求。连续5年利用东营市教育赛事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产生市级优秀课例资源14299节。
4
东营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是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是做好培养工作的前提。培养周期内的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个人发展规划任务书,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也要制定具有层次性、操作性强的五年建设行动规划、年度发展计划、主持人个人成长计划和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计划等;工作室还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成员考核制度、定期学习交流研讨制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名师工作室建设规范、有序、高效。
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是做好培养工作的关键。加强培训需求调研,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培训对象期待的课程,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远程研修、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中设置“分组交流”“微分享”“智慧众筹”等环节,增加培训的灵活趣味性;加强培训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考勤制度,开展训后质量调查,做好总结归档,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印发《东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将教师培训按照培训等级进行分值量化,同时将学分作为职称竞聘、评先树优、年度考核的前置条件,以学分为引领,促进其自主学习、自觉进步。
三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是做好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开展年度考核和周期考核,形成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的长效动态管理机制,促进名师名校长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和示范辐射作用的充分发挥。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表彰奖励和资金拨付等挂钩,确保培养规划落到实处。
四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做好培养工作的支持条件。把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纳入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从教学条件、科研项目、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建设工程人选必要支持。积极支持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为他们开展培训学习活动提供便利。把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长培养纳入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名师名校长学习、研修。同时,加大成果推广与应用,认真开展以名师名校长冠名的教学经验研讨会、名家论坛等,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教育教学成果,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
既培养站在世界地图旁思考教育的本土教育家,又培养具有未来胜任力的名教师名校长———东营这块营养丰富的沃土之上,一批批名教师名校长,正在快速成长……
新闻推荐
高胜滨,男,1984年1月出生,2002年中师毕业,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河口区新户镇中学地理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学术兼...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