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就“生病”?病因或在心 肚子疼、头晕、呕吐……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症状

东营日报 2019-09-06 11:05 大字

刚刚结束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展现了几个典型家庭教育模式。教师宋倩的家庭环境优渥,女儿英子懂事漂亮、成绩优异。但在妈妈的高压管制下,英子却越来越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出现了整夜睡不着觉的典型抑郁症症状,在情绪崩溃的边缘还一度想做出跳河的举动。

其实,像《小欢喜》里的英子一样有情绪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也有不少。本周,中小学生正式进入新学年的学习阶段。儿童心理学专家介绍,分离焦虑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中很常见,而在稍大一些孩子中则会表现为学校恐惧症、厌学。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情绪、心理出问题的表现各异:有的孩子会特别黏人,有的孩子会特别暴躁;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一上学就总“生病”,出现腹痛、恶心、头晕、胸闷等,辗转医院各科室查不出问题,结果发现,这原来都是情绪问题的躯体化症状。

开学第二周和小长假后是分离焦虑发作高峰

3岁女孩文静今年春季开始入读幼儿园。之前在家里,她主要由奶奶带,很少和同龄孩子交往。上幼儿园后,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对幼儿园生活迟迟无法适应:不配合晨检,怕老师,常常自己在后排角落里呆坐;总是大声哭闹,走在路上时不让人靠近,一有不顺意的事情发生,就乱丢玩具;有时甚至咬自己、咬衣服,打家人、打自己。同时,文静又对妈妈非常依恋,见到生人还要妈妈抱。

“学龄前的孩子里,分离焦虑很常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分离焦虑的孩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东营市心理学会李荣介绍,和入园入托相关的分离焦虑高峰往往出现在开学的第二周,以及小长假(如国庆)后的第一周。文静由大哭大闹到最近在幼儿园常常呆坐的表现,已经进入分离焦虑的第三阶段了。

大部分有分离焦虑问题的孩子,一 开始的表现容易分辨为“情绪问题”:早上不起床、不愿意换衣服,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无缘无故发脾气,晚上要爸爸妈妈陪睡、睡梦中惊醒等。

需要留意的是,有的孩子情绪、心理问题会逐渐演变成躯体化症状,是分离焦虑的第二阶段,比如肚子疼、头晕、呕吐、心跳过快等,“往往一开始家长不会想到孩子的症状是心理问题引起,也可能不愿意接受,带孩子反复就诊于医院的各个科室,都没查出什么问题。我们常常接到从医院消化科、神经科、免疫科、心内科转过来的病例。”李荣说。

大一些的孩子,和学业相关的情绪、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恐惧症,大多数出现在小学刚入学、小学高年级面临升学压力、青春期的孩子里,同样有可能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化症状。李荣提醒,小学要求比幼儿园严格,家长对于孩子的成绩也会更看重,即使是幼儿园适应很好的孩子,或者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孩子,读书时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孩子敏感自信心低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李荣介绍,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孩子本身的气质。有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对别人的言语,特别是负面的批评很容易记在心上。

还有一部分,对学校、幼儿园存在敬畏心理,在学校容易压抑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上课时可以表现得很好,但是回到家里就会情绪爆发,出现“在学校特别乖,在家里特别闹”的情况,有些孩子是因为本身自信心低,觉得完成学校的任务、和其他孩子相处交往有困难。二胎家庭要注意大宝宝对家长关注的需求。另外,孩子的社会认知发育不良,也容易导致分离性焦虑的出现。

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发现孩子的优点

对于这些情绪,专家建议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李荣建议,上幼儿园前可以让孩子有短暂离开妈妈或主要带养人生活的经历。从半天开始到全天,再到由其他家长带着到外出小住一天。

另外,要提前培养孩子吃饭、穿衣、上厕所等自理能力,让他们不惧怕独自面对幼儿园生活中的各项任务,让他们更自信。“要帮助孩子顺利从休闲的长假过渡到紧张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家中的作息、要求和上学的作息、要求逐步同步起来,包括起床、休息、玩耍的时间。”李荣表示。

家长还要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细心聆听或主动询问。对于孩子开学后的情绪,要认可而不是否定,多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比如孩子回来说:“妈妈,老师给我安排了个新同桌,我不喜欢他。”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和谁同桌不都是一样吗?你学你的,他学他的,有什么问题。而且你同桌还是学习委员,你学习那么差就应该向别人好好学习学习。”这样回答可能会慢慢关上和孩子沟通的“门”,有可能孩子慢慢地就不愿意把学校里的事告诉你了。

李荣表示,孩子跟你这么讲,首先是告诉你“他不高兴,不满意老师的安排”,“这时我们要认可他的情绪:‘是的,老师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你以前的同桌确实跟你相处得挺不错的。’然后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要不要给你同桌两个星期的试用期,考察考察他?’‘要不以后一下课就跑去原同桌的地方,反正都是在同一个班。’”这样先认可了孩子确实不高兴,再给他建议的同时其实是在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此外,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主动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多带孩子在不同场合接触不同类型的孩子。认识的朋友多了,会结交一些好朋友,对身心健康、情绪调节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 乔栋 整理)

新闻推荐

电视问政节目《问政东营》第五期播出

本报讯9月4日晚,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电视问政栏目《问政东营》第五期在东营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问政...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