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奔头 农民有盼头 我国知名农业专家谈东营乡村振兴
乡村有乾坤,事关天下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知”比“行”更重要。近期,由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在悦湖书院举行。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以此为契机,记者采访了前来授课的知名农业专家,并对他们提出的关于东营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梳理。
王志芬:一个品种能够带动一方经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党委书记、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从2011年起带领团队来到东营,谈及当时来东营的缘由,他说:“当时全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做石油化工、对外贸易、橡胶轮胎产业的企业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想转型,加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鼓励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于是这些企业就想往农业方面转。‘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流转来土地应该种什么?’企业找到我们寻求帮助。”
中药材现代生态生产是黄河三角洲产业发展的方向。据王志芬介绍,山东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占全国中药材资源种类的10%以上,是国家中药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利用历史悠久。目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有80多人,综合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学院搞中药材的有生力量,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全省进行布局,并建立试验站。在东营市,试验站落脚在东营职业学院。现在行业经验、技术、基础太薄弱。“为什么我们选择黄河三角洲?从中草药的布局上来看,它是山东的洼地,资源禀赋良好,最大的缺点是盐碱地,最大的优点也是盐碱地,这个地理环境一马平川、一览无余,产生的植物资源独特。可以说,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王志芬告诉记者。
“一个品种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用传统种植模式和思路发展农业,已经行不通,只有走一条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兴旺破题。王志芬举例:湖北省蕲春县是李时珍的故乡,他们以蕲艾产业为突破,把蕲艾产业作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增效的重要战略支点,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先后开发出了蕲艾条、艾柱、日化、精油、灸贴等18大系列千余产品,形成了从种植、收储、加工、研发、培训、物流、养生服务等全产业链,年产值30余亿元。“东营这里也有这样的中药品种,但是缺乏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王志芬建议,“如何发展东营的中药材产业,我们的技术框架都比较成熟,现在就需要几家有担当、敢干事创业、有志于在中药材领域的企业,把我们的技术落地。”
主父海英:供应链金融助推农业发展
“农业融资难的原因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相似之处,包括企业自身实力不济,基础薄弱,管理经营理念差,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风险性高等。”解决农业融资难一直是关注焦点,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主父海英带来了答案:发展供应链金融。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主父海英回答:“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核心企业,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基于对供应链上的交易结构、流程、要素的掌控,为满足供应链上企业由于真实贸易产生的短期资金需求,为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创新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产品、模式(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保理池融资等),可为农业的农资采购、农机购买与租赁、种养加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农资与农产品的流通等环节提供资金支持,并有效盘活应收账款、存货等企业流动资产,合理利用金融杠杆加速企业发展,综合改善企业报表。通俗地说,农业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农户、小微企业,几乎无法在银行融资,但他们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的,他们作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可以与核心企业‘绑定’贷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供应链金融,是农业企业融资的最好途径。谈及原因,主父海英解释,“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规模化经营主体的日益壮大、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断涌现,农业金融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据《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发展报告2018》的分析显示,到2020年,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密切相关的农林牧渔生产与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农资生产制造与流通的三农金融的需求总量预计超过13万亿元。长期以来‘三农’金融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涉农贷款余额与全社会贷款余额之比,同第一产业增加值与GDP之比,显著不相符。”
政策支持促使农业领域成为供应链金融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部分涉农平台响应国家“三农”政策,通过成立经济合作社或者经济发展公司的形式,发展“三农”供应链金融。由此可见,农业领域有望成为供应链金融率先突破的行业。
“农业+供应链金融”成为新的资本蓝海。“农业一贯不受资本青睐,但农业供应链金融改变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一对一的传统授信方式,着眼于整个农业供应链,以产业链中的农业企业为中心,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依托,贯穿农业生产资料购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为产业链整体运行提供了金融支持。”主父海英告诉记者:“让老百姓更好地生活,老百姓需要什么你生产什么,服务什么。所以,所有的供应链一切都服务于消费,服务于需求,所有的企业家都认识到需求是第一位的。”
王建林:大学生是未来职业农民的首选人才
乡村振兴如此重要,谁来振兴乡村?对于这个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黄河三角洲学者王建林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自2008年以来,他带领科研团队长驻东营,针对东营资源环境气候特征,研发了滨海重盐碱地快速改良方法,提出了滨海重盐碱地粮经饲作物高产栽培方法,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程度高,种植结构单一:耕地1050万亩,其中不同程度的盐碱地约占三分之二。滨海重盐碱地改良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洗盐排盐。我们经过长期研究,揭示了台田降盐的原理,确定了最佳台田高度,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潜水位高,矿化度大,盐分极易上升至地表的关键技术问题。”王建林说。
据了解,王建林项目团队针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的问题,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耐盐农作物周年轮作、农林立体高效种植、农牧渔种养结合模式研究,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深入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技术富民的样板,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要想发展,一是应该靠高度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另一个就是依靠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高产出获得高收益。而东营的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面积约占种植业的90%,经济效益低下,没有任何竞争力。”王建林建议:“应找准几个发力点,集全市之力打造知名品牌。比如东营的水稻每年种植面积在30-40万亩之间,这个体量正好适合打造品牌,以后谈起黄河口大米,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象征。我们的莲藕也有几十万亩,但是都是鲜食蔬菜,如果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很难有好的价格。在这种境况下,要调整品种,种植适宜加工的品种,开展深加工。另一个例子就是盐窝的肉羊,光中间的育肥环节每年就有20多亿元的产值,如果我们把产业链拉伸,仅靠一个乡镇,这个产业可以做到100亿元的产值。”
“我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接下来,谁是农业生产主力军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培育新型农民。我给学生上课时,问谁将来想当农民,寥寥无几。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3%-5%,我们现在的农业从业人口占30%左右。未来,我国不需要这么多的农民,农民也要实现从劳力型向知识型转变。”王建林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让什么人从事农业的问题,像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技能,我们政府要考虑如何用政策利好引导这些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去做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农业专家教授愿意从事农业这个行业,愿意去引领农业发展。”
栏目主持人 王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东营海关获悉,2019年上半年,东营市外贸总额增幅明显,进出口总值达784.5亿元,同比增长5.1%,创历史新高。其中,...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