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记者 张坤 报道
王爱霞: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东营市营养学会副会长
《营养与健康》刊物副主编
误区一:太过谨慎,严重控制饮食,易造成营养不良
比如过度节食或控制主食
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的总能量是根据身高、体重以及劳动强度来估算的。
如果摄入的主食类食物(碳水化合物)过少,能量来源匮乏,机体必然要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体内酮体浓度增高,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会加重糖尿病症状,同时还会引起基础代谢率降低,一些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机体内蛋白质分解,日久则会导致消瘦、乏力、抵抗力低下,极易继发各种感染等。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主食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活动强度,适量进食主食。
再比如不敢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谈果色变,患病后不敢再吃。其实有些水果血糖生成指数并不高,如桃子、柚子等,苹果也不高。并且水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一些微量元素如锰等,对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活性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水果中的果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的功效。
糖尿病患者水果可以吃,但要适量。水果的甜味主要由果糖来决定,但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对于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的患者来说,每日可以摄入一些水果,含糖量应控制在12%以内,如黄瓜、西红柿、西瓜、苹果、梨等,但一天的食用量应控制在100g以内。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用为宜,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如果进食水果量较大,则应从总的饮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也就是说,就是要减少主食。
误区二:除主食和水果外,其他的可多吃
肉、蛋、鱼类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饮食中能量过高,一样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只不过他们的血糖生成指数低,只是比主食生糖迟缓如果控制了糖和主食的量,却没有控制副食的量,患者长期食用油煎、油炸的食物,总能量及脂肪的摄入量较高,导致体重增加及出现并发症。
另外,过多地摄入蛋白质也会加重肾脏负担,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鉴于这些特点,建议糖尿病病人早餐吃一个鸡蛋,睡前喝一袋牛奶,这样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尤其是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睡前很有必要加一点食物。
误区三:无糖食品可随意吃,不会升高血糖
无糖食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品种繁多。很多糖尿病患者成为了无糖食品的忠实消费人群,这是因为“无糖”字样导致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误解,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病情加重。所谓无糖食品,一部分是指不加蔗糖而改用木糖醇等,另一部分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加甜味剂的,吃起来无甜味感的食品,如无糖饼干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大部分属于后者,它们虽然标注“糖尿病专用食品”,没甜味,未加糖,但也是由米、面等加工制成的,其主要成分米、面等消化分解后可转化成葡萄糖,与平常主食中的米、面一样,是碳水合化物的来源之一,也能使血糖升高。
因此,应一并计算在总热量之内,不能随意乱吃。
误区四:粗粮代替细粮,蔬菜代替肉类
粗粮和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多数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具有降糖、降脂、润肠通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但如果进食过多,就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细粮和肉食中同样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则会导致机体蛋白质不足,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而缺少肉类的食品,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平衡搭配,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饮食应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无论吃什么食物,都应当适度。虽然粗粮和蔬菜热量较低,但过多摄入仍会导致血糖的增高,不利于降糖。每餐粗细粮比例可调整为3:7,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成人每天蔬菜摄入量应为300—500g。
误区五:糖尿病人要限制饮水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多尿等症状,因此很多患者认为这是因为饮水多导致的,也为了少上厕所,就限制饮水量,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的多尿是由于大量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而发生了渗透性利尿的结果。如因严重失水而未得到及时补充,会导致血糖增高、体内高渗状态,造成内环境紊乱,严重时会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进而威胁生命。
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患者应做到未渴先饮,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5L,保证充足的水分。
误区六:多吃豆制品
适量地进食豆制品,如豆汁、豆腐等,对健康大有好处。豆制品含糖量较低,但并不是说它不会转化成糖,只是转化的速度较慢(大约需要3h),最终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病程较长者来说,喜爱吃一些豆制品,若不注意,大量摄入过多的植物蛋白,会造成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负担,从而使肾脏功能进一步减退。
因此,合并有蛋白尿者,以摄入优质蛋白为宜,主要以瘦肉、鱼、奶为主,有利于保护肾脏,尽量少吃豆制品。
新闻推荐
消防员给同学们讲解消防车上的器材装备。本报记者聂金刚摄本报3月24日讯(记者聂金刚)3月24日上午...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