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女的故事

东营日报 2019-03-08 00:00 大字

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二十五班?陈知训

四十载春秋,繁华盛极,山水之间,高楼拔地而起。

四十年悲喜,提笔斟酌,几番热血,美景横亘天地。

改革开放四十年,说来太短,想起太长。奶奶讲的故事从农村老太太们捡起地上遗弃的牛粪说起。

那个时候,人们日子过得很紧巴,吃菜团子充饥也是常有的事。转机来自承包土地,有了地的奶奶日子越过越有劲儿,晚上织素裁衣,鸡鸣之际就摸黑下地干活去。奶奶说村里各家为成为令人敬仰的“万元户”,省吃俭用,勤劳耕作。连那些曾经喜欢坐在街角晒太阳聊天的老太太们,看到了大街上遗弃的牛粪,也会争先恐后收拢起来带回家,奶奶说牛粪可以当柴烧,还可以给土地做肥料。

奶奶对我讲,那时村头有个哑巴,窝在土堆边上,眼神呆滞,眸角总是有片污浊的血团子。她讲话总是“咿-呀-啊-呜”的咕哝。起先还有人听,是想要翻译她的言语哩。可时间久了,就真的没有人听她吱唔了。

哑女兄弟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三,家里穷,孩子又多,爹妈总是为琐碎的事吵架。在哑女六七岁的时候,她的生母自杀了。父亲续娶,继母却不善待哑女。

家里穷得叮当响,总是有人要吃不饱饭的,这人便总是哑女。奶奶有时就偷着把她叫来照看小叔。她比小叔大了十来岁,别看她不会讲话,逗起孩子,可是一把好手哩。她“咿-呀-啊-呜”的言语,在小孩子看来,却好像最美妙的祈祷。自那时起,奶奶家只要有一口饭吃,也就自然不会让她空了肚子。

芳华暗换,小叔慢慢长大,不再依赖她的照看。哑女也已二八光景,正是青葱年华,却不知道怎么干农活。叫她松土,她却把根都掀了;叫她浇水,她又把苗全淹了;叫她采果,她倒把叶连茎一股脑儿全捣鼓下来了。说她天生不是干活的料,也有人不信。她父亲和兄弟姐妹几个都手把手地教过她,可到最后没一个不是摔锄头走人。在大家都努力耕作改善生活的时候,她成了最闲也最不讨人喜欢的人。

当生活给她关上一扇窗时,自然也会留一道暗门。

改革开放也有几年了,私营经济的规模也从几个试点扩大到了全国,这不,政策一实行,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了辆小车,开始卖油条了。有人说她傻,她的确不聪明,可这个时候,谁又能说她不聪明呢?她自是赶了个美妙的档儿。又因为买卖干净卫生,童叟无欺,炸的油条软而不萎,黄里透着油亮,很快就在这一片出了名。她的油条,不仅俘获了众乡人的胃,更俘获了一位青年的心。

青年有志,只是家贫,可哑女怎管得了这么多呢?有人义无反顾地爱着她,就很知足了。两人纠纠葛葛,终是结为夫妻。男子节俭勤劳,女子贤惠大方,两人一起把油条摊经营得有声有色。家里的地也没有荒废,按季种了麦子、玉米,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最让大家想不到是哑女的儿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的大医院里工作。

每当提起儿子,哑女的眼神总是澄亮的、温柔的,像霜如雪,又像风如缕。家人说,现在她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接到儿子打来的视频电话,这母子俩虽然不能互相对话,但她看到儿子的影像,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母亲虽不会说话,可每次视频,看到她的样子,我的心也就安了。”?

奶奶讲起陈年往事,滔滔不绝,哑女的故事,弥漫在了满屋的茶香里。

我恍若回到时间流年中的一天,在集市上,哑女“咿-呀-啊-呜”的吱唔。在车摊旁,男子笑语连连,仿佛这就是最天真原始的日子,是天长地久的日子。

(指导教师 程志伟)

新闻推荐

东营市多措并举坚决打好2019 年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讯2019年是市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东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实施好94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全力抓好各项既...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