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民生“福利”惠泽城乡百姓
“现在看病很方便,我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医院了,病房里挺暖和,医疗服务也贴心。”在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卫生院,因心脏病住进医院的范家村村民范建明正在接受诊疗服务,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他感到特别开心。2018年,东营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达到2亿多元,严格兑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特殊群体开展医疗救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文化小康”惠民工程、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农村便捷出行惠民工程……东营区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心工程如花绽放,暖了民心、合了民情、顺了民意,中心城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通过LED大屏接受健身老师远程实时授课,参加社区迎新春文化活动演出排练……一到傍晚,胜园街道科苑社区居民刘云在社区的数字文化广场忙了起来,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居民们扭腰、转身,优美的舞姿扭出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如今,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东营区城乡遍地开花。东营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开设新六艺课堂、建设综合文化站、历史文化展室等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区以争创全国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实施了数字文化广场创新建设,该工作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山东省共2家,东营区为山东省县区级唯一一家。截至目前,东营区累计建成投用数字文化广场152处。同时,该区还建设了“城市书吧”。作为“图书馆+”工程的提炼与升华,他们积极与银行、咖啡馆、新华书店等社会力量合作,由区图书馆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借阅系统等相关设备及培训,承办方负责提供场所、书架等,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并在显要位置设立“城市书吧”标识,图书定期与区图书馆进行“交流”更新,盘活了社会资源、增加了馆藏数量、提升了阅读率。目前,东营区“城市书吧”已衍生出“书香银行”、“城市书咖”、“电视图书馆”等众多服务品牌,打破了公共图书馆原有的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吸蓄社会文化资源,撬动社会合力共建公共文化,各场所的馆际互借、通借通换使20余万册图书产生了居民阅读的“乘法效应”。
如果说,文化惠民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教育惠民工程则密切联系到每个人。近年来,东营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一项项教育惠民实事顺利落地,传递着民生温度。2018年,东营区实施了总投资18.3亿元的10所中小学,11所幼儿园续建项目,4所改扩建项目建设。该区还投资1.1亿元,连续第三年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按省定办学、办园基本标准,为新建14所区直中小学、6所新建城乡幼儿园配备办公、教学及信息化设施设备。同时,该区还在国内首创由政府成立国有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车,采取与胜利油田车管中心劳务合作模式实施校车运营,实现了校车的规范管理和实时监控。2018年,他们共投用72辆校车,运营校车线路70条,覆盖全区16所中小学校,为2931名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出门是马路,抬脚上公交。农村公路的通达,改善了东营区农村交通环境,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系上了“安全带”。东营区投资800余万元的校车线路暨农村公路防护工程,对辖区31条校车农村公路通行线路开展安防设施配套、防护等级提升工作,消除和减少农村公路特别是校车通行线路安全隐患,改善农村出行条件,保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018年以来,该区共投入56辆城乡公交车辆,开通了15条城乡公交线路,公交线网覆盖率达到了95%。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范围由市区扩展到了农村。东营区在全市率先引入的互联网+共享交通项目—哈罗单车,目前,哈罗单车东营北方总部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到位投资9.87亿元。通过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的差异化出行方式,构建起了1公里、5公里、10公里、50公里出行的智慧城市交通体系,有效缓解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助力交通服务民生。
(黄颖 丁少伟)
新闻推荐
憨态可掬的小猪、可爱的小熊、机灵的猴子……在龙居镇常家村常雪峰的工厂中,琳琅满目的小玩具铺了整整一墙,常雪峰...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