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双招双引成效显著 共签约项目168个,新增创新创业平台50个
本报2月13日讯(记者聂金刚)2018年,东营市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启动实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全市“四项重点工作”和五个“三年行动计划”之一进行整体谋划,加快推进,着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聚集高端人才智力资源,积极培植新优势,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去年全市共签约项目168个,新增创新创业平台50个。
2018年,东营市按照高质量、精准化、专业化要求,积极打好组合拳,坚持“一把手”招商,突出专业化,借助外部资源,在全市建立“9+1”联动机制,与各省市山东商会建立合作关系,聚焦央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坚持高质量招引,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走出去招商4497批、1.64万人次,请进来接待客商5633批、2.57万人次,全年签约项目168个、签约金额2433亿元,在建项目278个,积蓄了充足发展动能。
去年,东营市双招双引工作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3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法液空、中国化工、中国一汽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引进亨通光电等中国500强投资项目4个;引进三峡集团、中国华电等央企投资项目9个。
围绕创新驱动,东营市引进北航东营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性项目;围绕盘活资源,引进博世马勒汽车涡轮增压器总成等一批合资合作项目;围绕培育新动能,引进哈罗共享单车北方总部、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在强链补链上,东营市引进投资180亿元的恒逸己内酰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投资160亿元的中能化工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实现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引进华侨城集团、鑫茂滨海航空小镇等项目,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层次水平。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018年,东营市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招才引智步伐,积极对接高校院所,举办10场产业人才对接活动,邀请523名海内外专家来东营市对接洽谈,签约合作项目64个。组团赴国外开展5批次引才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4个,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4家。随省“齐鲁之约”团组赴加拿大、美国、巴西开展招才引智,成功签约引进8名海外专家。实施“大学生百千万聚才计划”,举办2场“东营学子家乡行”、16场“名校名企直通车”人才招聘活动,吸引1.3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到我市就业创业。
东营市坚持搭建平台,提升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力,新建山东理工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等6个院校地合作实体;推动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和现代农业技术系统集成与示范项目落地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筛选90个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平台载体进行专门指导、重点打造,加快创建国家级、省级平台。2018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50个。
1月25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2万吨电解铜箔项目成功签约。本报记者聂金刚摄
新闻推荐
本报2月12日讯(记者吕增霞通讯员张森)为确保节后血液储备,保障临床用血安全。2月12日,东营市卫健委组织...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