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生态特色,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东营日报 2019-01-22 15:45 大字

■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确立了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

■进行新一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专题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加快构筑“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多地区中心”的城市格局。

■2018年10月25日,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球仅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确立了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努力把东营建设成为具有蓬勃生机活力、浓厚时代气息、独特城市风貌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富有活力的城市,应当是思想观念新、制度机制新的城市;是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人文精神积极向上的城市;是生机勃勃、富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现代化的城市,包括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特色,建湿地也是建城市,我们要实现“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提出,正逢其时,摸准了东营发展的脉搏。东营市各级各部门靠创新制度、创新机制推动落实,靠严格要求、锤炼作风推动落实,全力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各项举措不断落地,成效显著,宏伟蓝图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蓬勃生机活力的城市

城市怎样算是“富有活力”?就是整个城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种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社会文化包容,人文精神向上,思想观念新、发展模式新、经济业态新、体制机制新,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都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在,东营的头衔越来越多,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呼之欲出。

文化是城市的根脉所在。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必定会秉持文化情怀,给城市中的人以满满的归属感。2018年8月6日至8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实地检查验收组来东营市,对东营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验收,验收组认定在63个验收指标中,东营市61个指标达到优秀等次,2个指标达到合格等次,合格率100%,优秀率96.8%。东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和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调查得分均居全省前列,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越来越足。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东营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牢牢把握创新平台、科技人才两个关键,推进产学研结合、油地校结合、科技金融融合,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00.8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居全省第六位;在最近公布的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中,东营市在274个城市中列第46位。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50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1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科技部备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

建设富有活力的城市,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打造。去年以来,东营市突出抓好“一次办好”改革,公布市直56个部门单位政务服务“一次办好”事项1460项,实现了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精准协同放权,进一步减少审核层级,简化办事流程,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288项;向各县区直接放权48项、委托放权84项,实现“就近能办”“全市通办”;向市属开发区直接放权3 3 0 项、委托放权81项。

完善功能品质,建设浓厚时代气息的城市

城市是人的城市,建设“有温度的城市”,必须以人为本。城市的空间布局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性以及产业与人的关系,甚至可以从中窥探到城市的未来图景。

在这一方面,东营市着眼于未来,站在更高起点建设理想中的城市。充分利用“黄河入海”、“大美湿地”自然生态特色,树立“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以工程建设和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具体来说,启动了新一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起草了《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加快构筑“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多地区中心”的城市格局。同步启动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在水资源布局、综合交通体系、产城融合、城市风貌特色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打造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

城市建设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按照亲近市民、方便市民的原则,东营市大量建设小绿地、小公园、小广场、小休闲地、口袋公园等,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健身休闲区,使更多市民享受到了出门见绿、健身游园的生态惠民成果。目前,全市绿地率达到34.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6.6%,林荫路推广率达到84.6%,中心城区现有各类公园游园147处,绿化总面积418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5平方米。

同时,东营市正在构建全域生态发展框架,提炼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统筹城乡整体空间生态格局。在规划中,东营市将以“湿地”为核心,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修复完善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布局。以完善湿地、水系、绿化、景观结构,系统性地解决湿地、水系、绿化、景观等生态要素协调发展的问题,重点围绕水源与引流、水系贯通与旱涝调节、水质净化、湿地修复和风貌提升、土壤盐碱化修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游憩等专题提出具体方案策略,提升湿地等生态空间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让东营更加生态宜居。

彰显湿地特色,建设独特城市风貌的城市

2018年10月25日,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球仅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大会秘书处25日发布的声明说,入选城市在保护湿地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这些城市将作为其他城市的榜样,通过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东营获此大奖,是因为拥有独具魅力的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巨大的生态保护成效。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市共有湿地5类14型,总面积45.81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湿地率41.58%,湿地保护率51.29%,其中陆域湿地面积1807.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2%,在全国也十分少见。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为东营人描绘了一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美丽画卷。目标确定,关键在落实。

为让湿地和城市更加融合,东营市开展了湿地修复项目研究,编制湿地入城三年规划,对中心城现状湿地、河道、水系、湖泊、水库、坑塘、藕田等水面湿地进行改造提升。结合当前湿地现状,东营市正在积极打造“三纵三横”,辛安水库片区、耿井水库片区、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新城片区、胜利街道北部片区等5个湿地特色风貌景观片区,织密中心城生态湿地布局网,提高湿地覆盖率。东八路,是东营重要的一条景观大道,把中心城区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紧相连,拉近了东营市民和黄河三角洲大湿地的距离。东营市正开展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预计4月中旬初步展现“水路相连、湿地成片”的湿地效果。

为打造“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建设格局,东营市成立了相关项目专班,对中心城湿地情况、水系情况、断头路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编制完善了中心城“湿地入城”“水系连通”“断头路贯通”,充分利用中心城现有湿地、水面及空闲地、涝洼地,在中心城打造“五个湿地特色片区和九条湿地特色景观带”,努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各类湿地美景。

善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在历史规律中看清形势,从纷繁表象中把准脉搏,东营这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记者 李怀苹)

新闻推荐

全市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本报讯1月26日,记者从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即日起,东营市将全面启动为期60天的全市文化市场专项整治集中行动。该...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