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聚焦 四十年变迁 记者镜头中的东营住房变化

东营日报 2018-12-26 10:55 大字

从一排排平房,到一幢幢居民楼,再到直冲云霄的高层、舒适惬意的别墅,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已从蛮荒之地变成了一座繁华都市!

被人们习惯称之为“基地”的油田职工集中居住区,住房有着独有的油田特色,从最初的帐篷、“干打垒”,到“营房式”平房,再到职工楼房……在人们的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本地住宅多为油田建造的平房,时称“营房式建筑”。油田退休职工李秀君先后搬家6次,房子一次比一次好:从1970年18平方米的砖瓦房,到1980年50型、60型楼房,再到2000年搭上了房改的末班车,住进了东利小区70型住宅。

1983年,东营市建市后,城区住宅建设向现代化发展,平房逐渐被淘汰,东城、西城、各县城区一大批住宅楼像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1986年,市政府第一批直管公房——— 东城北小区建成投入使用,房型为45至85型4种。

上世纪90年代,房改开始实施,实现了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此后的居民住宅也逐渐成了商品房,并催生了多层住房的井喷式建设。到2002年,东营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2000年后,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从多层到小高层,再到高层建筑的演变,同时,别墅型住宅也为市民购房提供了另一个选项。10余年来,东营市居民小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住宅和小区数量跨越式增长,安居住宅、廉租住房、商品住宅陆续建成,高层、别墅拔地而起,住宅楼最高的达到30多层,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变样。公共租赁住房的陆续建成,让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也实现了“住有所居”。

从平房到楼房、别墅,从人均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从简单装修到精致装修,改革开放40年,建市35周年,东营人的住房从低到高,从旧到新,从“有房住”到“住好房”,发生了华丽的转变。

图片编辑 高 桦

QQ:411415527

新闻推荐

河口区检察院 开展公务用车安全检查活动

本报12月23日讯(通讯员房文龙)为进一步加强公务车辆安全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河口检察院对公务车辆进行安全...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