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有这样一群足球“老玩家” 十年追梦,仍是少年
带头成立足球队
大学时与足球结缘
早在青岛上大学的时候,姜竹欣就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大学的学习氛围给了他发展爱好的良好条件,很快,他就找到了不少拥有共同爱好的伙伴。姜竹欣没有接受过正统的足球训练,但这并不能影响他踢足球的热情。他积极加入班级的足球队中,有空就和同学们跑到绿茵地上一展风采。
2000年的时候,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电视机成为他观看比赛的主要工具。“当时我们学校对面有个麦岛市场,里面有一台电视供大家观看,我算是那里的常客。”当看到荧幕中的球员打出精妙的配合,攻入精彩进球的时候,他就忍不住在电视机前为球员鼓掌喝彩。“我当时最喜欢的球队是曼联足球队和青岛中能队,当然现在更喜欢鲁能队。”直到现在,他还记得2001年“世青赛”,曲波打入阿根廷一球,一战成名的场景。“当时开心得一晚上没有睡好。”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东营,却发现当时东营踢足球的人很少。“与青岛比起来,东营当时的足球环境要差一些,没有太多正规的足球队。”刚参加工作那两年,由于工作忙,再加上没有找到“组织”,他便把踢球暂时搁置下了,但他心中对足球的喜爱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愈加强烈。
人到中年,不管如何保养,无情的岁月总会在身上刻下些许痕迹。但却有这样一群中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喜爱足球。他们“不服老”,凭着一股热情纷纷聚在了一起。
姜竹欣就是其中一员,2008年,他带头成立了东营冲击波足球俱乐部,经过十年的坚持,十年的磨砺,将一个近乎零基础的足球队打造成东营市的顶尖球队之一。通过这个小小的平台,让一群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王帅
姜竹欣对队员们进行技术指导。
参与比赛的队员们。
2008年,在东城街道安盛南区内举行的一场小型足球赛中,姜竹欣遇见了一群跟自己一样的足球爱好者。“那时他们有一个足球队,叫市直机关足球队。通过朋友的介绍,我立马报名加入了其中。”自此,他才算在东营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没过多久,因为一些原因,那支球队不再活跃了。“好不容易有一起踢足球的人,得继续聚在一起啊!”2009年,他带头整合了之前队伍的资源、成员,重新组建了东营市冲击波足球俱乐部。俱乐部中成员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最开始主要是在东城、开发区打比赛。
凭着一腔热血成立了俱乐部,但怎么发展、如何壮大,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我们主要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解决俱乐部的经费问题,二是实力问题。”他说,足球队刚开始重组,也没有赞助商,连球队的队服都没有着落。在技术方面,球队延用了之前的模式,但团队成员有基础的不多,只有育才学校的张老师算是专业人员,可谓“人才稀缺”。
困难挡不住这群真心喜欢足球的人,没有赞助商,大家就自己凑钱买队服;专业人员不多,就一边加强训练力度,一边积极吸纳新队员。姜竹欣说:“后来我们打了几年比赛,成绩还不错,陆续开始有商家对我们提供赞助,现在山东晟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是对我们鼎力支持,帮我们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更让人开心的是,随着新队员的加入,我们球队逐渐有了相对专业的人员,壮大了队伍的实力。”如今,他将当初遇到的困难几句话带过,但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有诸多付出。
比赛结束后,球员们合影留念。
比赛掠影。
爱好中收获幸福感
如今,球队中最早的一批成员已经逐渐步入中年。“现在球队可以分为‘老、中、青’三组,虽然大家年纪有差别,但之间的感情很是深厚。”姜竹欣说,无论是在打球的时候,还是在生活中,大家都会互相帮助、相互鼓励。
“我一直认为,把一件喜欢的事做成一件有趣的事是非常难的,但通过这支足球队,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付出了汗水,自然能够获得回报,姜竹欣认为,一个小小的足球,让自己收获了与队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另外,踢球在带给他激情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最让他高兴的是,如今俱乐部为更多热爱踢足球的人搭建起了一个平台,让大家能更方便地享受到足球带来的乐趣。
姜竹欣今年38岁,他不再上场比赛,而是选择成为了球队的总教练。如今的球队已经成为东营市的顶尖球队之一。2016年,该球队获得东营市足球联赛亚军;2017年获得山东省“环渤海杯”足球比赛亚军;2018年,足球队在大家的努力下,获得了东营市足球联赛亚军,东营市足协杯冠军。过几天,球队还将参加山东省“足协杯”足球比赛,也祝愿他们取得好成绩。
十年坚持,他把一个业余爱好变成了一份“事业”;十年磨砺,他把一份个人的幸福感变成大家的幸福感。“现在有比赛的时候,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到现场观看,看着小伙子们在球场上奔跑,我仿佛也回到了18岁。”姜竹欣笑着说。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徐文君通讯员王颖雪)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