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 东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打造美丽东营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陈同磊 李长莲 通讯员 刘康
漫步于东营区的主街道,不知从何时起,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宇大厦开启了东营市向现代都市迈进的步伐;一个个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路桥场馆成为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点缀。
住建,关乎民生。作为东营市中心城区,东营区肩负着重大的城市建设使命。近年来,为了深入推进城市功能的提质升级,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东营区住建局立足部门职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搭建信用监管平台,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推进东营市住建行业健康发展,力争“让企业建的安心,让百姓住的放心”!
强化政策扶持 助推住建行业发展
政策引领发展。东营区住建局作为东营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担负着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的行业管理、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整治、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筑节能改造、城市生态更新改造、老旧小区维修改造、指导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等工作,涉及主体多、区域广、任务重。每一项都是关乎百姓安居乐业的重头戏。引领行业发展,要靠政策来打头阵。
以城建项目为例,东营区城建呈现数量多、地位重、体量大、求高端等特点,相对应地,住建行业市场较为繁荣。据统计,目前东营区管理房地产、建筑施工和物业服务等行业企业共615家,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92家、建筑施工企业359家、物业服务企业164家。监管在建项目79处、37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小区443个、7125栋住宅、16.2万户居民、3335万平方米。
为扶持建筑行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东营区出台了《东营区支持建筑行业发展的十条意见》这一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意见从扶持建筑行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提档升级、支持创建优质工程、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扶持科技创新、鼓励劳务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信用评价、引导企业投身慈善公益扶贫等事业、发展壮大本地企业等十个方面进一步对接企业需求,每年投入1800万元用以引导企业产业发展,从资金支持到人才培养,从转型升级到社会责任,每一条都是真金白银。
在政策规范和激励下,东营区住建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7%和7.8%,预计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可突破15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5亿元,实现利税可突破10亿元。山东银城建工、山东筑成建设、东营市桩基工程公司等10家二级专业承包资质晋升一级;新邦地产和海通地产2家房开企业晋升一级资质,东营高速绿城晋升二级资质。华滨建工、东营天顺等一批资质高、信誉好、业绩优的企业将公司总部成功迁注东营区。
此外,全年创建“泰山杯”、“安全文明工地”等市级以上质量安全奖项72项,其中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项、“泰山杯”2项、省优质结构1项,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7项、省安全文明标准化优良工地4项、省安全文明小区2项,“金洲杯”17项、市优质结构工程13项、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16项、市安全文明小区2项。获评省级优秀QC(质量控制)成果5项、省级优秀项目经理2人。
“信用+数字”监管体系 打造诚信住建
在住建领域,企业是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在对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系统化规范管理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涉及政府招投标上,出于利益的竞争,一些企业“围标串标”,甚至是围标企业拿到标后再加价倒卖,最终造成项目中标人是谁不清楚、工程是谁干的不清楚、税收去了哪里不清楚等后果。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围标费用、加价倒卖等因素,工程项目最终落实到施工单位头上已无利可图,如果不偷工减料,就只能拒不进场,要挟增加预算。这样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税源流失,更无法保障工程质量,最终损害百姓利益。
为集中整治招投标乱象,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东营区住建局率先在全省出台住建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使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硬通货。将企业行为量化为信用分数,实现全环节监管;设置税收缴纳、志愿活动等加分项引导企业争先创优;合理吸纳部门协助,确保监管平台顺畅运行;实现动态评价,及时修正……在纳入监管的企业中,通过全方位监管,目前共有信用A级企业41家,信用B级企业516家,信用C级企业1 7 7家,信用D级及黑名单企业55家。
通过信用评价的作用撬动,企业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参与公益事业蔚然成风。18家失信被执行人(企业)主动履行法定义务,56家企业在东营区志愿服务网注册并参与公益扶贫事业。202家区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132家企业承诺在东营区全额纳税,主动缴纳税款730余万元。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中发挥巨大作用,有效遏制了借用外地企业资质围标串标的违法现象,本地企业在公开招投标项目和自主发包项目承揽率分别增长48%和15%,有力地促进了本地企业的健康成长。
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监管精准化,东营区住建局还率先实现了三个监管“数字化”,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
安全监管数字化。投资200余万元实施建设工地远程实时监控,将建设、监理、施工等责任主体单位纳入整体网络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56台套、扬尘监控系统49台套,对所有在建工地和混凝土拌合站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监管,79处建筑工地和26家混凝土拌合站现均达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的规范要求。
服务便民数字化。投资500余万元,创新创建具有表决调查、信息发布、网上支付、投诉上传、远程监控等功能的物业智慧监管平台,用数字化大数据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
改厕管养数字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粪液处理厂,为每辆吸污车安装GPS和行车记录仪,全程对车辆进行监控跟踪,通过定位系统监督做到粪液应收尽收,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切实维护好城乡人居环境。
矢志改革创新 力争走在前列
面对众多企业,如何提升服务水平?东营区住建局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做企业真正的“助推器”,点燃企业快速发展引擎。
“困扰房地产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经营权证、施工许可办理,这些审批只要资料齐全,正规房企当天就可完成办理。难在哪里?难在进入施工许可之前的审批和项目完成后的专项验收。”东营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公开拿地,依据现在的运行机制,最快需要8个月才能进入施工许可办理阶段。融资成本过高,加之巨额资金因为审批时间过长产生的管理成本、财务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为此,区住建局开创试行建设项目开工通知单制度,A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承诺基础上,通过实行容缺受理、费用后缴,新建项目可提前30天到90天开工,进一步压缩了开工时间,大大节约了企业建设成本,做到了对企业最大扶持。
据统计,在“放管服”改革领域,区住建局目前已经梳理“一次办好”事项27项,取消15项行政权力事项,精简审批资料45项,压缩审批时限41个工作日,并率先在全省取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等5个备案事项。真正让效率、服务、效能成为住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创新不止在建筑企业服务方面,物业管理领域“五位一体”管理新模式也让人耳目一新。为了破解社区居委会对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困难的瓶颈,区住建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行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五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实行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交叉任职,将“红色”融入社区物业治理体系,实现共商事务、协调管理。
每到年底,农民工薪资问题总是牵动着各级政府的神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区住建局探索推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实行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实行分账管理。即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受监管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设单位将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单独拨付至工资专户,施工企业根据实名制考勤记录、劳动合同等薪酬规定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委托银行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其设立的工资专户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银行卡。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企业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行为,与信用惩戒挂钩,建筑工人“月薪制”时代即将到来。
干在实处,是东营区住建局干部职工一以贯之的担当和作为!
走在前列,是东营区住建局干部职工永不放弃的信念和目标!
勇于创新、推进改革、做好服务,东营区住建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会议精神,做到让企业“轻装上阵”,让百姓安居乐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改革开放40年之际,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东营住建人将借风扬帆再起航,把握城市发展机遇,主动作为,锐意创新,努力开创美丽东营区建设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而言,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感受最真切的莫过于菜篮子和米袋子。从瘪到鼓,从吃饱吃好再到...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