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实验小学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完善和谐课程体系 提质增效,打造精彩40分钟

黄三角早报 2018-11-29 04:36 大字

◥胜利实验小学探索和谐课程体系。通讯员吕晓红摄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提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构想,高效不是生硬地传授知识,而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谐既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也是课堂应该呈现的理想状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从语文、数学等学科入手,打造出普及六大学科和谐高效课堂模式,以“建模—入模—超模”的思路在全校推广,逐渐实现了从课堂到课程体系的整体蜕变。在反复的教研实践中,该校不仅实现了教学的“轻负担”与“高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能力,也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

本报记者邵芳

通讯员杨波

和谐高效课堂构架初现

10多年前,在与北京一所小学共同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实验小学的教师用时一小时才完成原定40分钟内的教学任务,这次经历让胜利实验小学校长李翠兰和老师们陷入思考。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周课时数被压减到规定范围内,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也明显缩减,然而教材的容量没有变,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值没有降低,再加上当时该校班额大、学生多,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胜利实验小学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2006年,他们提出了“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构想。

李翠兰认为“高效”不是生硬地传授知识,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高效率,课堂应该在快乐中体现高效。和谐则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手段与学生思维的密切结合,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师生的心灵对接、意见沟通与思维碰撞中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和谐既是实现高效的手段,也是课堂的理想状态。

一场围绕着“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大讨论在该校全面展开。学校率先选取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作为试点科目,采取“集体说课—现场授课—互动评课—再创课”的形式,拉开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序幕。整个活动历时三周,参与说课、讲课的教师有28位,参与听课的有368人次、评课335人次。

在充分教研与实践的基础上,胜利实验小学形成了语文和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编印了涉及两门学科的《精彩40分钟》一书。该书把握住了课堂的关键环节,形成了一节好课的基本构架,确定了和谐、高效、快乐的课堂思想,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给教师以指导。实践让胜利实验小学的课程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和谐高效课堂模式全校推广

两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规划出和谐高效课堂应有的“模样”,但却缺少适用各大主科的普及性。为此,胜利实验小学提出“建模—入模—超模”三步走思路,构建六大学科固定的和谐高效课堂模式,在全校全员中普及,并引导教师灵活应用,真正实现课堂的减负与高效。

该校以“十一五”年度滚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瞄准制约课堂效率的诸多因素,面向全校103名教职工、三至五年级1156名学生进行了前测问卷调查,将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归纳为多媒体、作业设计、倾听、合作、学困生、有效情景、参与度、动手操作、保持兴趣、预习、提问等11个研究点,后相应成立了11个研究小组,展开系统教研工作。

在教研的过程中,学校还借鉴引用了课堂观察的办法,即通过“一人授课,多人观察”的方式进行同伴协作,研究突破关键点的有效措施。同时制定出涉及六种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四个维度(亲合度、整合度、参与度、思维度)的和谐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两年以来,各教研组在课题攻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增加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机会的策略研究”研究组总结出“分层提问,适度等待,真诚鼓励”的策略;主攻“预习”的研究组提出“任务驱动,家校携手,适时评价”的策略;主攻“倾听”的研究组探索出“听后复数”等四个专项训练法。

学校教科研处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链接,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梳理、整合、提炼,逐步构建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六门学科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以数学“引导探究型”为例,该模型归纳出数学和谐高效课堂的四步走(导疑—探究—建模—应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有效情景的设计、算法和法则的总结与提升,以及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应用,而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演变为“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一个数学问题就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提升中被讲透讲深,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和谐高效”课堂模式很快在全校推广开来,学校适时提出了“超模”的思路。“教学有模,但无定模,高效模式只能给教学提供指导,只有每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模型,才能促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高效生态区。”李翠兰坦言。

从和谐课堂到和谐课程的蜕变

教什么与怎么教同样重要。和谐高效课堂突破了“怎么教”的难关,和谐课程则致力于研究“教什么”的问题。近年来,胜利实验小学推进课堂高效到课程和谐的过渡,由点及面、由部分到整体延伸,旨在全面建设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记忆规律、教学规律的系统、科学、可行的教材课程体系,让教师从狭窄的教学点扩展为宽阔的教学面,通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学校开展了“煮教材”活动。在语文学科的课程建设研究中,教师积极采用增、删、换、合、立五种整合策略,打破教材固有的教学顺序、教学模块,按照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的整合教材,突出教材重难点,删除重复较难的知识点,拓展课后学习的内容,形成了语文学科科学、系统的课程教授体系。同时语文组教师还进一步总结了涉及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的语文教学小策略,并编写成《打开应有的教学视界》一书。

语文教师商建萍在10余年的教研中实现了自我提升,形成了独有的教学风格。在她的课堂上,科学预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的方式,总结提炼、整合延伸成为教师教的方法,自主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则退居为课堂的引路人。“通过煮教材等系列活动,我的教学站位不仅停留在一课一文中,更学会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明确了每个阶段、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变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快乐轻松。”商建萍说。

不仅如此,2013年该校还成立了课程研发中心,搭建起和谐三原色的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特色化。至今学校已研发四大门类、共计七十多种校本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也涌现出像《家乡农民画》等广受好评的校本课程。

和谐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经调查50%左右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20%左右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并在各类创新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

和谐课程建设,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养成了广大教师教研常态化的习惯,形成了教师教学风格,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和谐高效课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研究性学习赢得了时间与空间。和谐课程开发将学习任务转化成了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大餐,学生在自主享用中,强身健体,获得了成长,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

新闻推荐

东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 21 次主任会议召开

本报讯11月27日上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主任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金昆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梦斌、...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