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基层导向 做强精准攻防 激发智慧引擎,东营: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打造新型警务模式

山东法制报 2018-11-13 14:31 大字

今年以来,东营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公安局长座谈会暨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推进会议特别是孙立成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突出基层导向,做强精准攻防,激发智慧引擎,强力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创新打造规范警务、 智慧警务、 民生警务等警务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合成化、智能化、实战化、现代化的新型警务之路。

高标推进,将基层基础建设融入社会治理大局

东营公安机关主动把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融入社会治理大局,融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最大限度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56个地方派出所中有55个派出所设置为科级以上规格,15 个派出所增加专项编制48名, 45 名派出所所长挂任同级党委(党工委)副书记或委员,实现了派出所所长“进班子”全覆盖;81名社区民警挂任村居(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挂职比例达到51.27% 。

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拉高定位标杆,借势借力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化警务共同体,推进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固化完善“1+2+N ”城市社区警务和“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推动由街道、乡镇牵头,融合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手段,着力打造以“警务对策共商、矛盾纠纷共调、社区治安共管、安全隐患共治、平安红利共享”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共同体,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交叉任职、资源共享、警治联动、事权共担,全面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和社会治理成效,有效激活了社区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经”。

以“提升素质能力、做精专业队伍、夯实基层基础” 为主线,不断优化基层基础建设队伍保障,分类开展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民警大培训,着力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实战能力水平和应急处突水平。健全民警职业权力保障制度,完善民警身心健康防护和干预机制,开展“最美警察”“双十佳”评选,充分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基层实践,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经验,以省厅部署开展的“攻坚任务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一局(警种)一品牌、一队(所)一亮点”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东营特色的示范点。

拓展延伸,实现基层基础建设提档升级

全市公安机关在夯实根基、 筑牢底板、 补齐短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厚植优势特色,通过打破警种、层级壁垒,推动合成化扁平化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基层警务实战效能,实现基层基础建设向基础要素延伸、向业务警种拓展、向规范警务提升、向服务群众倾斜,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提档升级。

——向基础要素延伸。完善以快反指挥为龙头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 PTU 网格巡区,规范多警联动勤务模式,实行精准化、科学化布警,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抓获率。依托“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做到重点人见面知底、重点物摸排见底、重点事掌控到底。构建基于警情信息研判的等级化管控,健全完善警情四色预警、打击效率评估机制,推动以探头、卡口、检查站点为重点的封控手段建设,合理规划设置应急反应圈和堵控点、驻勤点,实现“一点多控、多点互控”。 截至目前,全市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7.64%,“两抢一盗”发案同比分别下降57.14% 、66.67% 和10.2% 。

——向规范警务提升。创新警情“日清零”模式,聚焦源头规范执法办案,深度变革警务流程,启动警情“日清零”扁平化指挥调度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制度隔阂,牵引构建新型合成化警务运行机制。每日早八时由值班局长点调各分县局及市局有关警种单位,调度前24小时情况,跟踪督办警情办理、案件查处、敏感案事件处理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案件清仓、 见底,全市受案数同比上升13% ,警情投诉及信访数量同比分别下降 34% 、62% ,有效破解了有案不立、立而不侦、推诿扯皮等难题。

构建规范警务体系,探索执法工作与群众满意高度融合的实现路径,强力推行“一案三查”机制,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案件,一查民警办案责任心是否到位,二查工作措施是否穷尽,三查案件办理是否存在次生风险,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消除执法隐患,切实提高了案件办理质量。截至目前,先后对全市40个基层所队开展各类巡查 19 次,评查案件 5916起,督促整改问题656处。

——向业务警种拓展。强化侦查支撑保障,按照“专业队伍打击职业犯罪”的工作思路,从各相关警种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扫黑除恶专业队,将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和犯罪集团作为主攻方向,切实提升专案攻坚水平。同时,全力推进市、县两级刑事合成作战中心、侦查情报研判中心、反诈骗中心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投资 2 亿多元的综合性实战化训练中心暨刑事技术执法办案中心建设,提升了刑事技术支撑破案打击的能力。截至目前,一举捣毁涉黑组织3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9个、恶势力团伙32个,破案428 起,刑拘404 人,县均打击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向服务群众倾斜。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在全省率先公布50条惠民惠商警务新举措,全面启动“户籍e城通”、“e出境”和“无人车管所”建设,实现27 项户籍业务、23项出入境业务“全城通办”;建成覆盖全市的8处出入境自助服务区,24小时服务“不打烊”;启用全省首家社区车管服务站“车管超市”,让群众享受“便捷化”的贴心服务。深入推进“一企(一村)一警务助理”,助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企业。

智慧警务,激活基层基础建设新动能

5月20日,东营经济开发区悦来新城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车被盗案件,案发后,民警根据楼宇门智慧门禁视频抓拍,捕捉到嫌疑人照片,仅用 2个小时将其抓获归案。

打造“智慧社区”、助力案件侦办,是东营警方以改革创新提升警务效能的生动实例。 今年以来,东营市公安局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居民社区智慧感知体系建设纳入“智慧东营”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市200 个城乡居民小区试点建设出入口人像识别系统,在10个城市居民小区试点建设新型智能门禁系统,着力打造小区管理的“封控圈”、群众放心满意的“安全岛”。

东营市公安局以数据警务战略为支撑,依托“智慧东营”,加快社会资源数据的协调对接,开展内部数据的整合、清洗、入库,打破“数据壁垒”,连接“信息孤岛”。持续推进“ 天网工程” 和农村技防示范村建设,加快视频监控和智慧小区精准防控体系建设,研发车辆智能分析预警模块,着力打造全市标准统一、 集约共享、智能高效的“智慧”安全网。深入推进全警信息化深度应用年,开展“1+7+N ”数据警务创新,成立“ 警种+技术”攻坚团队,汇总43个业务系统 147 类 54.2 亿条数据资源,完成首批 22类社会数据引入共享完成对接,服务实战效能显著提升。

深化智慧感知实战应用。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精准研判,以“车辆、人员、房屋”为切入点,建立积分预警分析模块,生成人员落脚点、隐匿车辆深度分析报告,迅速关联、跟踪、锁定布控车辆和嫌疑人所在居民小区,实现了侦查模式由传统的“由案到人”向“由车到案”“由车到人”的转变。今年以来,通过智慧社区分析研判,接收预警信息 3381条、布控信息 23万条,抓获犯罪嫌疑人 19 名,确定洗白身份在逃人员 2名,查获无牌、套牌车辆278辆,处理违法人员 312人。

【刘井泉  刘  伟  解朋龙】打造警务共同体,激活社区治安管理“末梢神经”

新闻推荐

史口镇部分村完成“煤改气”管道铺设一年多天然气迟迟没来,本报报道后当地立行立改 东营区:力争近期燃气村村通 积极争取气源,保障群众生活,将燃气村村通这项民生工程

▲11月4日,《大众日报》刊发报道《村村改,更要“村村通”》。□本报记者赵丰11月4日,《大众日报》刊发《...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