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鲍井村是“无粮村”,村民年收入800多万元。他们有啥致富秘诀 喜看“无粮村”好收成

大众日报 2018-11-11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王晶

本报通讯员杨胜男张吉东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有这样一座村庄,人均一亩多地,不种小麦、玉米和棉花,是个名副其实的“无粮村”,但是每年却能为村民们带来800多万元的收入。“咱东鲍井村是个生态园,我就是冬枣园的‘园主’。”10月14日,刚踏进河口区新户镇东鲍井村村民王连青的大棚冬枣园里,爽朗的笑声便从园子里传出。

“咱这冬枣,各大超市都抢着要,这几天光摘枣就把俺们忙得团团转。”“冬枣大户”王连青夫妇正忙着将刚摘下来的冬枣分装成箱,好让一旁等待的客商尽快装车运走。“我这4亩大棚共有冬枣树300棵,每亩产量能到4000斤,每斤目前售价5元左右,再加上10亩大田冬枣,每斤3元左右,每年平均下来收入个16万元到17万元不成问题。如果这4亩地用来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也就是3000多元。我这果园,少说也抵得上五十亩田。”谈起冬枣这棵致富树,王连青的眼里满是笑意。

东鲍井村人口不到400人,却有着1000多亩绿色冬枣种植基地。这几年仅靠冬枣种植、加工、销售,人均年收入突破了10000元。据村支部书记朱耀东解释,东鲍井村地处黄河故道,土地盐碱瘠薄,淡水资源匮乏,旱涝碱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1997年之前,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是地道的穷村。后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组织群众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优质冬枣基地。

为让群众熟练掌握无公害冬枣生产的操作规程,村里还定期邀请林果专家到村到户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技术规程施用。此外,多次组织开展林农科普讲座和学习培训,使大部分村民掌握了冬枣标准化管理的基本知识。

在“真金白银”面前,全村群众深知品牌的重要性。枣农们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主动把残次果、个小果和底下大上头尖以后长不大的枣都筛出来。他们说:“绿色无公害才是俺们的枣能在市场卖火的诀窍,这也是俺这‘无粮村’增收致富的最大秘诀。”正是由于东鲍井村冬枣的标准化生产,冬枣品质好,村民不用往外跑,买鲜果人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东鲍井村正欲搭上另一条发展的快车道。就是依托全村冬枣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新户镇“圣境奇缘”乡村公园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冬枣文化+旅游”为核心内容,打造高规格农事展馆、冬枣园林文化景观等,举办群众喜闻乐见、提升观赏价值的庆典活动,完善基础设施,精心打造旅游新亮点,建成集冬枣采摘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枣园游览于一体的冬枣田园综合体。

新闻推荐

新房子没接入集中供暖,原是三座塔吊挡住管线走向 开发商承诺补贴一半电费

◤按照走向,管线被三个塔吊占压,导致小区与集中供热系统的最后二百米目前无法接通。8日是东城开始试供暖的...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