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个“封海牧贝”好“钱景”

大众日报 2018-11-08 09:48 大字

□王晶张吉东

自进入11月份以来,每天在天气晴朗的下午,在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北部沿海码头,都会看到一艘艘出海捕捞的渔船从海里驶入码头,满载而归的“夫妻”船刚一靠岸,等待拿货的渔老板们便会蜂拥岸边“抢货”。

“这种场景,我们从每年的3月中旬到11月中旬都会遇到,我这片海里的贝类品种达30多种。其中,蛤类7种以上,螺类10种以上……”10月30日,在顺河公司浅海护养场,公司老板孙守平打开了话匣子。

“开春以来,在这片海域已采捕文蛤20余吨,创产值130余万元。全年计划采捕文蛤1000多吨,纯赚个500万元应该问题不大。”抬眼望去,养殖场里水面宽阔,渔船点点。据孙守平介绍,公司拥有6.5万亩浅海海域使用权,全部是通过拍卖竞标取得的。几年来,已向养殖区内投放文蛤苗50多吨、毛蛤苗10余吨,其它贝类苗种若干。

新户镇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文蛤产地,由于前些年无序采捕,导致文蛤资源面临枯竭。为尽快修复面临绝迹的文蛤资源,新户镇率先采取投苗护养轮捕的方法,按照“养捕并举、以养为主”的原则,相继划定了20万亩贝类保护养殖区,实施贝类增养殖。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思路,鼓励群众投资滩涂开发,切实保护了浅海贝类资源,走出了“增殖牧贝、封滩护养”的新路子,明确了海域使用界限,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确权发证,综合管理,引导和鼓励群众进行贝类增养及综合开发,实现了护、养、捕的有机结合。

凭借此有利机会,顺河公司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实施“封海牧贝”计划,先后投资1300万元,从浙江、江苏等地引进新品种1200吨,对浅海护养区实施贝类增养殖,上游潮间带养殖泥螺、中间地带养殖文蛤、深水区养殖杂色蛤,形成“梯次开发养殖”新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赢。客户通过采捕的文蛤,分类加工分出一二三等来走向市场,销往北京、上海、大连、江苏、浙江等大中城市。

“一次出海五六个小时,每次能捕捞文蛤两千来斤,每年的收入十多万块钱,很好啊。”和妻子常年在公司渔船作业的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新立村村民尚俊龙表示。

“封海牧贝”不仅让公司取得长足发展,也让周边渔民得到了一份实实在在良好收入。

依托浅海贝类护养基地建设,新户镇已组建护养公司7家,发展浅海贝类护养面积20万亩,年产文蛤万吨以上,可直接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今后发展,我们想着跟专家合作,在海下进行贝类增养,增上单体牡蛎、扇贝护养,海洋循环利用,争取达到一个亿的年收入。”展望未来,孙守平信心满怀。

新闻推荐

2人摘得青工油气藏动态分析大赛金奖

□通讯员田真张霞报道本报东营讯10月30日,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张娜、东辛采油厂皮银银,摘得中国石化首届...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