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布局,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 东营2020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记者李广寅报道
本报东营讯日前,东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城镇挤”和“乡村弱”问题。
为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东营市将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结合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及流动人口变化趋势,做好与新型城镇化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学校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依法落实城乡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确保配套学校与开发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居住区,由县区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
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东营市将推进落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建设,确保2018年高质量完成全市“全面改薄”任务;启动实施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结合实际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索实行“捆绑评价”,将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对乡村中心学校考核。推进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鼓励通过城乡结对、举办分校、兼并、托管、联盟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缩小校际教育差距,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面对当前城镇普通中小学存在的大班额问题,东营市明确将统筹推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作,制定完善2018—2020年大班额防控规划,加快全市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划项目建设,2018年全市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大班额问题。
在城乡师资配置上,全市将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的原则,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和职称岗位总量,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具体情况分配到学校,统筹学校间人员调配。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拓宽短缺学科教师解决渠道,新增教学辅助和工勤人员一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空出的编制用于补充教师。建立特色活动课程向社会购买制度,借助社会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融入教师准入、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大力培养“四有”好老师。
待遇一直是城乡教师关注的问题。意见明确,东营市将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落实绩效工资总量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各县区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在统一规定标准基础上向农村学校可核增10%,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通补助、短缺学科教师走教补助政策,逐步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此外,东营市还将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倾斜力度,市、县区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支持乡村教师培训;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将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纳入同级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支持乡村教师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低息贷款在城区购买住房。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东营市建市35周年,为全面展示共和国最年轻土地的独特风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10月26日,东营...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