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农民庆丰收 美丽乡村展新貌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新户镇东鲍井村的村民不仅迎来了一年的冬枣丰收季,也迎来了河口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说起这冬枣,可是我们村的致富果,去年全村仅冬枣这一项收入达1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两万五千元,让我们村从过去的‘穷沙岗\’变成了现在的‘金窝窝\’。”说起本村的冬枣,村党支部书记朱耀东滔滔不绝,“河口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我们村举办,村民都特别高兴,这不光能提高我们村的知名度,也一定能给我们的冬枣打开更广的销路。”
据了解,河口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于9月22日上午9:00 开幕,主会场设在新户镇东鲍井村,将通过特色文艺展演、优质农副产品展销、农民风情体验等方式,全面展示河口农民丰收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
“农民丰收节是真正属于农民的节日,我们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结合我区民俗、农事特点,致力于将首届农民丰收节打造成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让全民全社会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河口区委宣传部长张作霞表示。
“农民丰收节不应该只是一个节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真正的丰收。”新户镇党委书记苟军松告诉笔者,“发展乡村旅游是让农民富起来的一个好路径。新户镇立足全域旅游,统筹区域性建设,通过休闲采摘、游览、摄影、农家生活体验、民宿等特色促进景区集群连片化发展,把农田变为旅游车间,村庄变成景区,村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美丽变现、绿色生金之路。”
山水田园处,生活好光景。近年来,河口区立足实际,依托农村蓝天碧水、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各类农旅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正在河口大地缓缓铺开。
河口区通过科学规划、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相继实施了花千谷花卉种植园、果园居精品民宿、黄河故道生态家现代农场等多个农旅结合项目,推动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锦绣河口·黄河故道”等农业园区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产业发展、高科技农业展示、采摘体验、休闲旅游、娱乐美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体。围绕蔬菜、食用菌、育苗育秧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规划建设了黄河故道6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由特色农产品种植向保鲜储藏、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休闲观光拓展,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5个,22个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农业园区。
王甲民是河口区的造林大户,近年来,王甲民陆续投资3800余万元,流转土地近2万亩,种植各种苗木350余万棵,林下种植中草药4500余亩,优质果品基地1000余亩。在河口区,像王甲民这样的“新型农民”数不胜数,新型农业主体渐成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河口区积极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571个,培育家庭农场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发展农业企业95家,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1.4万户,60%以上的农户已进入产业链经营,在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品牌兴农”带动乡村振兴。针对过去农产品品牌“小、散、弱”等问题,河口区重点突出水产、食用菌、畜牧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一批名牌农产品。目前,“长盈”“三丰”“欣马”“黄河王”4个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三丰”“欣马”“黄河王”3个产品获评省名牌产品,通和水产、华春渔业等获省级服务名牌。2018年新增山东通和水产公司海参省企业产品品牌1个,新增“河口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杨胜男)
新闻推荐
9月13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开幕。八大主题展区、五大活动板块惊艳亮相,让观众近距离观赏“活...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