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哄哄养牛
本报记者 宋东
四月的东营,一片春意盎然。走进东营区牛庄镇四分厂的养殖基地,刚出生的小牛犊正在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悠闲地在牛圈里闲逛着。杜关玉指着小牛犊满脸带笑:“这只小牛犊刚出生没多久,活蹦乱跳的美着嘞。”
杜关玉是牛庄镇出名的“牛倌”,现在杜关玉的规模养牛场总投资700多万元,占地20888平方米,养牛场的基础牛全部使用西门塔尔牛,常年存栏肉牛近500多头。
“别看我的养牛场规模这么大,但我只聘请了4个工人。在以前,养牛场比现在小得多,却要雇十好几个人才忙得过来。这全靠新技术养殖帮了我的忙啊!”回顾创业史,杜关玉感慨万千。
今年50岁的杜关玉是牛庄镇大杜村人,原先家里只有十几亩地,紧紧巴巴地过日子。后来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畜牧业,有人靠养牛羊致富,杜关玉经过咨询和思考,决定包地建场,养殖肉牛。
事业刚刚起步时,资金短缺,无力购进机械设备,他就用板车运牧草等饲料,人工切草。“当时没有货车,路也不平坦,为了喂牛来来回回得运输好几趟,一趟下来浑身酸痛。”杜关玉回忆说,“一 开始人工拉运饲料,工作效率极低,聘请的工人也很多。”
由于没有经验,加上没有完善的养殖技术,运营起来非常吃力。面对这种情况,杜关玉的亲戚也劝他放弃,但他性格犟,认定的路就要走到底。
杜关玉总结失败经验,到处学习,完善养殖技术。市、区畜牧局、镇疫情防控站不定期举办的肉牛养殖培训班,他都是最认真的学生之一。他用最快的速度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同时,市里和东营区给予了60万元的养牛场建设扶持资金,给杜关玉解了燃眉之急。功夫不负有心人,杜关玉的养牛场终于“转”起来了,养牛场的效益也节节攀升。
从最开始的100多头肉牛逐渐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头,杜关玉的养牛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场取料机、饲料搅拌机、自动上料机、精料粉碎机、铡草机、精料加工机、清粪车样样俱全。场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布局合理,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分开。养殖区有自来水供水系统,以保持水源稳定。
为了解决500多头牛的吃草问题,养牛场采用循环经济的原理发展畜牧业,杜关玉把外出打工农民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一共种了1000亩地的粮食,自种自给。这一做法不仅充分利用了空余土地,还带动了周围的劳动力。最重要的是节能环保,秸秆再次利用。牛粪可以生产沼气,沼气可以照明和做饭,降低能源消耗。废渣废水作为有机肥上地,真正做到了又环保又健康。
杜关玉的事业越做越大,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是他最大的愿望。说起对未来的规划,杜关玉说:“现在的牛场只是做养殖销售,下一步我想继续扩大养牛规模,实现自繁自育,把养牛事业做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9日下午,油城环保世纪行工作会议暨2018年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会议宣读了《2017年度油城环保世纪行好新闻表彰通报》、《2018年油城环保世纪行活动方案》,对下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据...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