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营进士评传(9)

东营日报 2018-01-24 14:44 大字

图片□ 薄文军

监察御史阎宽,以处事刚直不阿、敢于弹劾权贵,受到众多朝臣赞许。两次出任巡按御史,都以“体悉民隐、整饬吏治”为急务,赢得百姓良好口碑。

遗憾的是,如此一个令人广为称颂的监察官员,置身官场却未能一帆风顺。在阎宽巡按湖广结束后,回到京城不久,便为仇家中伤,被关进了锦衣卫大牢。事有凑巧,当初阎宽因为不接受朝廷高官说情,得罪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如今来到马顺的一亩三分地,遭受的是加倍的折磨。最终,阎宽身着囚服,遣戍铁岭。

因为接连受刑,阎宽上路时创伤尚未愈合,一路艰辛可想而知。行前,他安排自己的长子、县学生阎溥在老家乐安侍奉年迈的父亲,自己则带着次子阎江去铁岭军台效力。在铁岭,阎宽一呆三年,始终心胸开阔,怡然自乐。只是因为不能亲自奉养老父,时常感到有些凄苦。

天有不测风云,在这期间,阎宽的长子阎溥突然因病去世。阎宽既心疼儿子早逝,又焦虑父亲年老体弱无依无靠,最终悲郁成疾,卒于戍所。而没等他的灵柩运到家乡,老父亲也已经亡故。祖孙三人相继去世,时人都感惋惜。

作为封建王朝的一名下级官员,阎宽无缘进入《明史》,地方史志对他的记载也相当简略。包括没有为他梳理出一份脉络清晰的个人履历。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资料和旁证对他的宦海沉浮作出些时间节点上的推算。

阎宽是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进士,同年进入仕途,在担任监察御史之前是否有过其他职务,不得而知。参与迫害他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三日因土木堡事件被群臣群殴而死的。这个时间,自然是阎宽下狱的刚性下限。那么,阎宽出入仕途包括担任监察御史最多不过七年,三年后其在铁岭去世,这个时间不会晚于明景泰三年(1452)。

阎宽之子阎江,字朝宗,明朝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举人,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第二甲第24名进士。多部《乐安县志》介绍:阎江“幼承家学,性本孝友”。其父被发配到铁岭军台效力时,阎江与兄长阎溥都是县学生员。当时家中突遭变故,父亲阎宽为他们兄弟二人做了分工,哥哥阎溥在原籍侍奉祖父,弟弟阎江随父前往铁岭。兄长与父亲相继去世后,阎江护送父亲灵柩从铁岭回山东乐安,途中又得到祖父撒手人寰的噩耗。

面对这些不幸,青年阎江没有被压垮,埋葬了亲人之后,他便在墓前结庐而居,刻苦读书,修身养德。阎江的母亲早年去世,但他侍奉继母非常孝顺,受到乡人普遍称赞。阎江有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还父亲以清白。这番苦心没有白费,成化四年(1468),阎江乡试中举,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而且,在本科298名进士中,能取得“第二甲第24名”的殿试成绩也是非常难得的。这次的金榜高中,显然意味着阎江已经不再是“罪臣之子”。

关于阎江的事迹,地方史志记载更为简单,当然也没有履历表可循。不过,从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分析,阎江中进士比父亲阎宽晚了39年,如果我们假设其父获罪时作为县学生且能照顾父亲日常起居的阎江最小应在15岁左右,这也能保证三年后已经18岁左右的他有能力护柩归乡、埋葬亲人。那么他中进士时最低年龄应该在45岁左右,这个年龄在明朝新科进士当中已经不算年轻的。因为明朝早已不再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时代。有人统计过,明朝进士中式的平均年龄应该在32岁左右。年纪偏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阎江仕途并不显赫。尽管科举成绩很好,但终其一生,只做到了正六品的户部主事。明清时期,六部的主要负责人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中层官员为各司郎中、副职为员外郎,主事则属于下级官员。所以说,“主事”只是个兵头将尾的办事员,并不能真正主大事。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版《乐安县志?祀典?墓》载:“阎宽墓,在城西北十八里,子江墓附。”阎江之女陈阎氏,《乐安县志?节孝志》有传。其孙阎绍光,嘉靖年间贡生,曾任南直隶徐州判官。这是个从七品的职位,是知州的佐官,相当于州长助理吧。

新闻推荐

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连续14年获微生物能力验证满意结果

□李明宋丽萍报道本报东营讯1月15日,记者从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日前收到CNAS(国家认可委)能力验证结果通知单,顺利通过食品中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