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雄风起 渤海湾畔挺脊梁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剑指亿吨特色港口,打造高端石化基地
△东营港2个5万吨级原油码头□摄影:杨斌△山东天弘化学循环经济示范园□摄影:陈仕钊△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摄影:陈仕钊△东营综合保税区主卡口□摄影:陈仕钊△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摄影:陈仕钊△东营港开发区中心商务区□摄影:陈仕钊□魏东李明陈仕钊贾春明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和“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确定的四大临港产业区之一,是东营市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核心突破区和重点打造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建设全国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坚持“高效、生态、高端、绿色”的原则,努力打造更高效、更环保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更科学、更生态的产业结构。
今年1-10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5.8亿元,同比增长22.5%;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45.47亿元,同比增长52.1%;财政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34.28%;外贸进出口实现180.23亿元,同比增长35.7%,保持了加快发展、快速崛起的良好态势。
打造环渤海区域中心港
11月30日上午9时,随着靠泊在东营港2个5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大庆453”轮和外籍轮“高山之光”完成9.4万吨原油装卸作业,东营港2017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007万吨,再次刷新历史新高。东营港的快速成长为东营经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交通支撑。
放眼世界,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港口发展取得了跨越性突破,港口吞吐量连续6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大幅增长,增长幅度居山东全省第一位。
要建,就建一流的港口!近年来,东营港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港口功能不断完善,按照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的要求和定位,始终牢固树立“国际标准、世界眼光”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物流港”、环渤海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的目标,集中力量突破港口建设。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累计完成港口项目投资达150亿元。按照“引桥延伸、双堤环抱、突堤相间”的模式,建成由北防波堤和一突堤北围堰项目形成的“小环抱式”港池,投资16亿元实施的南防波堤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东营港的“大环抱”框架;《东营港总体规划》省政府已于3月9日批复,为东营港建设亿吨大港提供规划指引;10万吨级航道工程、南防波堤工程、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10万吨级原油过驳项目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为东营港亿吨大港梦想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港口特色定位是东营港建设的另一大特色。东营港建港之初提出以液体化工品为主的建设方向,与周边青岛港、黄骅港和烟台港实行错位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生产性泊位57个,对外开放泊位达到20个,2017年,港口实际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此外,港口功能日臻完善。东营至旅顺的客货滚装航线实现了双班对开,全面打通了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海上最近通道;至大连港的内外贸支线已成功开通,构建了区域交通运输新格局。
产业擎起发展高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提升完善产业链条,建设高端石化园区,坚持做靠得住、可持续、后劲足的经济“增长极”。
园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支撑,做大做强产业是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在“高端、高质、高效”原则的引领下,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帮助制订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优化调整重点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区总体规划》,在园区内规划了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现代物流、生态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连续5年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中国化工园区20强”。
11月13日,东营市政府与浙江恒逸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浙江恒逸集团总投资180亿元的120万吨高品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落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更高效、更环保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更科学、更生态的产业结构。生态化工产业方面,聘请中国石油化工规划院先后三次提升产业规划,基本形成了“油头化尾高化身”的石化产业链条,全区原油一次炼化能力达1580万吨,碳三碳四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围绕园区产业链,入区企业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实现了高效循环发展。目前,天弘化学加氢裂化项目、神驰石化轻烃加氢改质生产C3/C4烷烃化工原料项目、海科瑞林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龙港化工异丁烯项目等已建成拟投产,120万吨/年乙烯、120万吨/年己内酰胺等重点产业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更高效、更科学、更环保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现代物流产业方面,发挥临港物流优势,引进实施了总投资80多亿元的中海油、万通、宝港三大“临港物流园”,以及中海油1500万吨渤海湾原油上岸终端项目建设。全区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突破650万立方米,远期规划将达到1500万立方米,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原油及液体化工品储备基地。
项目推进保障方面,突出大项目带动,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49家,投产和在建项目已达90多个,保持了项目储备、开工、投产的快进势头。全力帮助企业抢抓国际原油进口机遇,区内亚通石化、万达天弘、海科瑞林公司已取得国际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累计额度达926万吨,为全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油头保障。2017年,开发区确定了总投资956亿元的104个项目,涉及港口、工业、综保区、城建、安全、环保、民生等多个方面。下一步,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精力攻坚,全力全速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境内关外”打造外向型经济桥头堡
今年4月28日,东营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盛大开业。9月29日,又有两家企业进驻交易中心并顺利营业。东营市民及周边地区的客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以前购买境外的进口商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管是代购还是出国自己购买,都存在着很大的麻烦和不小的风险。而东营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开业运营,将进口商品与普通市民的日常消费联系在了一起。东营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采用现代商业模式,致力于“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利用综保区“保税、保质、保真”等特殊优势,开展国际商品的展示与交易业务。
东营综合保税区于2015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4家综保区,已于2016年9月26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封关运营后,东营海关、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复制推广其他综合保税区和自贸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东营综保区的特点创新监管方式、推进检验检疫业务模式改革,坚持打造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探索便捷高效通关途径,努力做到手续最简化、进出最快捷、管理最高效、服务最周到,同时在东营综合保税区全力打造速度最快、费用最低和服务最好的“三最”通关环境,为东营综合保税区顺利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综保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行全员招商、精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方式,先后与中外运、高原、科瑞、方圆、万达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
目前,已有200余家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入驻的4家贸易公司和2家汽车销售公司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和社会反响。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共接待顾客14万余人次,实现营业额1400万元。引进了中外运、高原、迅吉安、保立通等公司对综保区保税仓库进行管理运营,开展保税仓储物流业务。启动了冷链物流园项目规划工作和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成为山东省最后一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下一步,综保区作为东营市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将突出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打造区域性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制造、国际商品展示基地。
搭台筑巢,引凤来栖
在荒碱盐滩上诞生的开发区,基础配套条件差、开发建设难度大一度成为制约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瓶颈。环境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吸铁石”,要想吸引大项目、好项目来港聚集就必须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质的投资环境成为所有东营港建设者的共识。
园区要发展,不仅要眼光向外,招大引强,而且要激活内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构建起一流的发展环境。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生产生活等配套设施,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开发区建设。
主动服务、贴心服务创造出的良好营商环境让进驻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以前都是企业求政府办事,现在可好了,有什么事情政府帮着企业跑腿,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东营联合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广明不无感慨。12月4日至5日,东营市委副秘书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杜振波率经发、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负责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全面了解项目规划、企业发展方向以及项目推进情况,现场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产经营精准服务。
昔日荒碱滩无人问津,今成聚宝盆群凤争栖。近年来,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资80余亿元,基本实现了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的全覆盖。总投资10亿元的防潮堤工程全面建成,使36平方公里的滩涂得以开发利用。总投资16亿元的大明集中供热中心全面投产,实现了集中统一供热。开发区综合文体中心、中心医院、实验幼儿园、国家级石油炼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环境监测中心、消防站全面建成,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批道路名牌、护栏工程的实施和公共自行车、区内公交线路的开通,既方便了居民外出,又提升了出行的安全等级。同时组织实施了总投资6.2亿元的道路、护栏、划线、绿化、亮化、水系整治等34项基础设施工程,优化了宜居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推进了兴港公路、疏港铁路、大唐电厂等事关东营港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东营疏港铁路即将开工,大唐东营发电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严把安全关,守好环保线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正处于快速建设发展期,要实现全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建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就势在必行。开发区通过强化红线底线意识,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间找准平衡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始终坚持把环保和安全作为园区建设的生命线,强化基础投入和运行监管,才能真正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高端、高质、高效的生态经济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同贤如是说。
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开发区以安全生产“大快严”集中行动为总抓手,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网格化、实名制监管要求,突出重点,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港口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有效改善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深入开展打击打孔盗油违法犯罪、打霸治痞、打击盗抢骗等整治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管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开发区已连续7年被省政府安委会表彰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受到市政府安委会表彰。
按照“宁缺毋滥”的思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严把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三大关口,项目引进“宁缺毋滥”,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近三年累计拒批各类项目40余个,有效保障了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同时,全面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强化环保监察力量,开发区投入18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环境监测中心,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平台,实现了对企业“三废”排放24小时全过程监控预警,为港区环境监测装上了“千里眼”。
千亿产业雄风起,渤海湾畔挺脊梁。“十三五”期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为“建成亿吨大港”,即“十三五”期间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成为全省列青岛、日照、烟台之后的第四大港,进入全国沿海港口30强;“实现千亿产值”,即项目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贡献百亿税收”,即辖区内税收总量超过100亿元,其中地方税收突破20亿元。通过努力,建成环渤海重要的区域性港口、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新闻推荐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决定》已于2017年10月24日经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7年12月1日经山东...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