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中的“齐东冤案” 钱杰

滨州日报 2020-12-23 07:54 大字

《老残游记》一书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所谓清官的昏庸残暴并不比贪官好多少,更因其披着清官的画皮而具欺骗性,对老百姓荼毒尤烈。文学作品对清晚期官场的谴责和批判,这一点乃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

这说的是齐东镇一桩天大的冤案。镇上魏家唯一的女儿嫁与贾家的大儿子。贾家大儿子死得早,贾魏氏便常回娘家陪伴老父。有一天,贾魏氏又回娘家的空儿,这边贾家老少十三口人却猝然死去。贾翁新过继的儿子贾干告到县衙,说是因吃了魏家送来的月饼中毒而死。

知县王子谨“虽是个进士出身,倒不糊涂”,一番侦讯后,觉得“月饼投毒”证据委实不足、疑点甚多,未便仓促定案。但原告贾家连连催促尽快断案,王县令便上报山东巡抚求援,抚台遂派来一位“清廉得格登登的”姓刚名弼(谐音“刚愎”)的县令级特派员来会审。

这位刚县令“一跑得来,就把那魏老儿上了一夹棍,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却无口供。那知冤家路儿窄:魏老儿家里的管事的却是愚忠老实人,看见主翁吃这冤枉官司,遂替他筹了些款,到城里来打点”……

这一打点却把事情整个办砸。自诩清官的刚弼更来了劲,以贿赂官府、欲以钱抵命的罪名对魏家父女再三严刑逼供,完全是酷吏行径。贾魏氏不忍老父亲受刑,屈打成招。刚弼自鸣得意,准备结案。包括当地一些官吏都觉得这样一意孤行、不凭证据胡乱办案着实不妥,私下里骂刚弼是“瘟刚”。王子谨则“气得要死,憋得不好开口,一开口,仿佛得了魏家若干银子似的”。

疑案再次报到省城。县里面的意见,是请泰安的白知府来审。大家公认:“这瘟刚是以清廉自命的,白太尊的清廉,恐怕比他还靠得住些。白子寿的人品学问,为众所推服,他还不敢藐视,舍此更无能制伏他的人了”。

张曜其人,无论在刘鹗笔下的文学形象还是在山东的政声,都还算一个正面人物。即便说到有争议的治黄上,也是功大于过。去世前几天还在利津等处险工勘堤,背上发疽,仍不离工地。

职务比“瘟刚”高、清廉名气比“瘟刚”还要大的白知府接到张抚台手札指示,知道人命关天,立刻冒着严寒,马不停蹄、徒步踏冰越过黄河,来到齐东,依靠当地官民和有识之士,齐心协力,明察秋毫,很快昭雪奇冤,捕获元凶。这会儿“瘟刚”还想不通呢,跟白知府掰扯:“这家人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人一个钱。”

白公呵呵大笑,忍不住教训他道:“老哥没有送过人钱,何以上峰也会器重你?可见天下人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呦。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人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老兄也犯这个毛病,莫怪兄弟直言。至于魏家花钱,是他乡下人没见识处,不足为怪也。”

只可惜白知府这样的清官、明公、达人,从古至今何其稀罕、求之不得也;而像“瘟刚”、玉贤这类貌似“不要钱”的清官,而实则是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屠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酷吏、刽子手,却从来都何其招摇、何其得势也;像王子谨这种知识分子性格软弱、明哲保身、窝窝囊囊的循吏庸员又何其常见、何其无奈也!

说到清官,唐朝狄仁杰也是一位清官。他与娄师德同朝为相,一直轻慢、排斥娄,但娄相毫不介意,反而很推崇狄的才干。

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到我重用的吗?”狄自负地说:“我为人正直,廉洁自持,才华出众,不用攀龙附凤就会得到陛下的赏识。”武则天沉默良久,徐徐说道:“我以前并不了解你,你能升至相位,实出于娄师德的推荐。”说着让人取出娄推荐狄的本章十余件。狄仁杰览毕十分惭愧。我们推想女皇当时之所以沉默,很可能是在肚里暗骂:“还有这么不通人情的玩意儿呢!”

周总理1943年在重庆红岩自拟的《我的修养要则》中把“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过集体生活”单列出来。可见清官再清,也应该先把自己在集体、社会中的位置摆正,既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容人之量。没有了群众基础,就难以发挥清官应有的道德影响,使清官的内涵苍白空洞,成了“水至清而无鱼”。

新闻推荐

利津县中医院挂牌成立

利津讯12月12日,利津县中医院挂牌成立,填补了该县没有公立中医院的空白,标志着全县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中医药发展有了龙...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